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教育 > 教育学者

  对文化的承继以及中西精神的碰撞向来是葛亮小说中的主题,他擅长在传统文化的本性中坚守艺术的奥义,也往往能在外来文化中寻找融合的可能。历史与个体的质地融为一体,[详细]

2020-04-08

  2018年11月9日清晨一打开手机,就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条转发的消息:“语言文字学家曹先擢去世,享年85岁。”马上打开链接,是来自《光明日报》的消息,得知曹[详细]

2020-04-07

核心阅读  在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的过程中,生态文学创作愈加活跃和兴盛,日渐成为一种独特文学现象,产生一批有影响的作品和代表性作家  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详细]

2020-04-03

  20世纪20年代,鲁迅先生率先将“弱小民族文学”引入国内以振奋人心,由此奠定了东欧文学在中国的底色。在经历了百年漫长的动荡岁月之后,东欧文学在中国的面[详细]

2020-04-02

  面对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蓬勃兴起,我们必须思考现实主义与网络文学创作之间的关联性。尽管现实题材小说并不完全等同于现实主义文学,但我们仍然相信现实主义对网络[详细]

2020-04-01

编者按  在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的时期,以文学为精神资源的人一定会联想起文学史上关于瘟疫的作品。本文作者王威廉从身处疫情的立场出发对诸多相关作品展开讨论,对文学与疾[详细]

2020-03-31

  李洱,1966年生于河南济源。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著有长篇小说《花腔》 《石榴树上结樱桃》等。《应物兄》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现供职于中国现代文学馆。采访者  舒晋[详细]

2020-03-30

  许渊冲先生善译,亦善著。他的大作《诗书人生》即是一例。三十万言的班荆道故,从他的笔下汩汩流出。时而跋山涉水,草长莺飞,时而箪食瓢饮,错彩镂金,宛如一幅长长的[详细]

2020-03-27

  第五十七回“慈姨妈爱语慰痴颦”一段,大约是书中最引人瞩目的一篇温情文字,薛姨妈以母亲般的宽厚和爱怜,抚慰了黛玉一颗敏感、脆弱而又受伤的心。  本来[详细]

2020-03-26

◎最好的散文,就是要捕捉到人的心灵与情感的瞬间的细微变化,越细腻越好,越细腻越接近真实。◎文体有界限,但应该提倡文体的探索。只有在文体上具有卓越的探索性与开创性[详细]

2020-03-25

首页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尾页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