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九叶”诗人唐湜先生诞辰100周年,纵观唐湜先生的一生,是曲折、颠簸的一生。他1952年赴北京教书,后入中国剧协参加《戏剧报》的工作,是他人生大喜大[详细]
2020-03-25
姚从吾在《历史研究法》里提到史料价值的差异时说,“客观的记载胜于主观的记载。同党派的记载,不如非同党派的记载。有心的表白,不如无心的流露”。黄人望[详细]
2020-03-24
名人信札手稿正变得越来越热。其中,萧红1936年至1937年在日本写给萧军的一批书信颇为引人注目——2019年,这批书信中的两封经捐赠“安家”上海图[详细]
2020-03-23
核心阅读近年来报告文学创作与时俱进,创作者以敏锐的时代感瞭望全景,积极把握新的典型形象,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注重作品选题典型性、注重在现实与历史交织中书写对象[详细]
2020-03-20
一、当下文学理论的现状:活跃与沉寂 这些年来,文学创作似乎表现得比较热闹。有许多新的创作现象,如年轻一代在崛起,他们的创作呈现出新的审美面貌,对拓展文学的表现[详细]
2020-03-19
我做出版亦有年头,但绝对没有想到忽地到了被人约写总结和回忆的辰光,乍听时五味杂陈,恨早年贪、后来痴,于是今日嗔;已而想到白头宫女都是闲说玄宗消永日,避“[详细]
2020-03-18
《钱锺书文学思想研究》:罗新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钱锺书是我国知名学者,有人用“精微、会通、自得”概括他的学术研究,有人评价钱锺书学问沟[详细]
2020-03-17
《全图狸猫换太子演义》 资料图片 明清之际的评点家金圣叹,将“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视为区分史书与小说的一大原则。不过,我们也不要忽视[详细]
2020-03-16
1933年2月24日,鲁迅与杨杏佛(中)、李济之(左)合影楔子 1926年11月7日,是一个星期天。在厦门,正是秋冬之交的时候,有些荒凉的厦门大学校园里,连日吹着萧瑟的海风[详细]
2020-03-13
一、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起 所谓抒情传统中的美学发展,实际上是相对文学史而言的。从文学史角度来讲宋词的美学发展,并不能限制在宋词方面,还要牵涉到[详细]
20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