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教育 > 文艺专题

报告文学:应时而作,为时而歌

时间:2019-11-22 10:42:45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李朝全

      报告文学是一种时代性文体,是一种具备真实性品格的时代报告。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够忠实地书写时代、记录时代、反映时代、反思现实。优秀的报告文学应该应时而作,为时而歌。

      党的十八大以来,报告文学忠实地履行了其作为时代报告的职责,在书写、记录和反映时代变革方面举重若轻,大有作为。

      近年报告文学创作的主潮首先是关于时代重大课题、重大事件、重要变革的及时报告,可以归为“新时代叙事”或“新时代纪实”。当今中国的最强音就是振奋精神,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达此目标,中国开展了持久而艰巨的脱贫攻坚战,这场时代大决战自然而然地成为近年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热潮和亮点。报告文学通过记录脱贫攻坚,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反映人民精神面貌的变化,描绘时代精神图谱。不计其数的作家投入到脱贫攻坚题材的采访和书写中,涌现出了诸如龙宁英的《逐梦——湘西扶贫记事》、纪红建的《乡村国是》、何建明的《时代大决战——贵州毕节精准脱贫纪实》、劳罕的《心无百姓莫为官——精准脱贫的下姜模式》、彭学明的《人间正是艳阳天》、凌翼的《井冈山的答卷》、郑旺盛的《庄严的承诺——河南兰考脱贫纪实》等一批优秀之作。在四川、云南、山西、甘肃、陕西、新疆、西藏等脱贫攻坚第一线,也涌现出不少相关题材的报告文学。中国作家协会及时响应时代感召,组织了25位作家分别奔赴全国二三十个省区,采访创作脱贫攻坚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这批成果将于明年国庆前后集中推出。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经历了庆祝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和新中国70周年华诞,其间涌现出了一批书写军队建设、改革开放历程和新中国成就的报告文学,譬如徐剑记述火箭军前世今生的《大国重器》,黄传会反映新中国人民海军发展史的《中国海军》,李朝全书写浙江长兴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浙江省实施“八八战略”15年来发展历程的《最好的时代》,李鸣生记录珠海航展20年的《敢为天下先》。

      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有目共睹,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弘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奏响美丽中国建设壮美乐章,这是新时代的又一重大命题。在这方面也涌现出了如何建明的《那山,那水》、肖亦农的《毛乌素绿色传奇》、徐刚的《大森林》、李青松的《大地伦理》、哲夫的《水土中国》、古岳的《冻土地带——达森草原的前世今生》等一批反映生态建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

      对于新时代中国智造、中国制造、中国建造成就,包括科技创新和工程建设的描述,也是近年来报告文学创作的一大热点。通过描写中国科技的长足发展,刻画一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和科学家的形象,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创造精神。如关于中国高铁的有戴荣里的《最完美的抵达》、王雄的《中国速度》,关于航空航天的有陈新的《嫦娥揽月》、赵雁的《中国飞天梦》和《筑梦九天》,关于“蛟龙号”深潜探海的有许晨的《第四极》,还有王宏甲的《中国天眼:南仁东传》,王鸿鹏、马娜的《中国机器人》等一系列报告文学。书写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则有何建明的《大桥》、曾平标的《中国桥》和长江的《天开海岳》。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刻画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倡扬当代最强劲的奋斗精神方面,报告文学也推出了一大批佳作。如黄传会记述罗阳生前事迹的《国家的儿子》,李春雷讲述廖俊波生平故事的《县委书记》,陈启文揭示的《袁隆平的世界》,王国平刻画兰辉形象的《一枚铺路的石子》,刘国强记述战略科学家黄大年“飞行记录”的《祖国至上》。还有大批关于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好人”、“最美奋斗者”等英模事迹的纪实作品,突出表现他们的追梦圆梦精神,有力地张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报告文学是文学的轻骑兵。聚焦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展开独特反思,发人深省的作品时有出现,彰显了报告文学的战斗性和干预生活的力量。对于基层政权建设的描写,有朱晓军的《“乌坎事件”调查》、李英的《第三种权利》;关注社会老龄化问题、失独问题、空巢家庭的纪实,有韩生学的《中国失独家庭调查》、彭晓玲的《空巢》、弋舟的《我在这世上太孤独》;聚焦腐败堕落、医疗卫生、环保、教育、就业、打工群体等社会难点疑点问题,针砭世道人心的,有丁燕的《低天空——珠三角女工的痛与爱》、陈启文的《命脉——中国水利调查》、赵德发的《白老虎:中国大蒜行业内幕调查》、白描的《秘境——中国玉器市场见闻录》、丁捷的《追问》等。

      传记创作出现了新变化。除了为逝者立传外,更多的传记是为活着的英雄人物而作;除了为伟人名人英模人物立传外,不少作家为普通人寻常人作传,小人物传记同样感人至深,容易引发共鸣,譬如饶平如的《平如美棠》、何建明描写黄大发带领百姓修通天渠的《山神》、李朝全讲述盲人穆孟杰创办特教学校经过的《梦想照亮生活》。此外,还出现了为城市、山川、工程建设、军事兵种、企业、机构等立传的作品。传记创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很大拓展。

      在历史纪实方面,作家更多地注重历史新说、重述历史,利用新发现的档案和史料、考古发掘的新成果,采用一种新视角,确立一种新立意,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重新书写与讲述,从而赋予其长远的价值和现实的意义,使历史纪实具有独特的史鉴价值。何建明的《南京大屠杀全纪实》《忠诚与背叛:你所不知道的红岩故事》,王树增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铁流、徐锦庚讲述《共产党宣言》传播史的《国家记忆》,张雅文反映二战题材的《与魔鬼博弈》,丁晓平的《大国博弈·1945》等都有新的独到的发现与表达。

      近年来,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其价值的外溢和文体的交融,这表现在报告文学非虚构创作手法对小说等其他文体的滋养与促进。在近期的小说创作中,取自真人真事的以非虚构纪实为底子的创作手法被广泛推崇。许多小说都有纪实和非虚构的影子。同样,非虚构创作亦主动借鉴小说想象的艺术手法,利用悬念、伏笔、波澜起伏的情节等笔法,赋予报告文学以更强的可读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2012年后,报告文学界在后继乏人的形势下,注重解决创作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提出要打造“十百千领军人才”,中国作家协会通过重点作品扶持,中国报告、时代楷模、脱贫攻坚等创作工程,联合举办每年度的全国报告文学创作会等,推动对创作人才的培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北京日报》《解放军报》等注重刊发报告文学作品,从而造就了“报章报告文学”热,吸引和培养了一批报告文学新作者。2010年以来兴盛的非虚构创作潮,对报告文学构成了反拨与激发,使更多的人被吸聚到非虚构创作行列中来。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扶植、吸纳和发展了报告文学创作队伍,许多记者,散文、小说作家,诗人纷纷加入报告文学行列,使报告文学后继乏人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作者:李朝全,系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研究员)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