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散文《沁源1942》:致敬那年那月的“人民至上”
作家蒋殊的长篇纪实散文《沁源1942》(山西经济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形象、深刻地阐释了伟大的人民战争思想,再现了抗日战争中的“人民的伟力”。
作品的第一章,写日军猖狂扫荡,当地的党组织动员老百姓离开县城和周边大的村镇,向大山里转移。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跑反”“躲避”,而是要把沁源变成一座空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坚壁清野”,不留一粒粮,不剩一块煤……想想都是一件特别艰难的行动。谁都知道“穷家难舍”。要让老百姓离开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的家,这要下多大的决心?然而,沁源的百姓做到了。他们抛家舍业,赶着牲畜,拉着儿女,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家,向大山深处走去……
空城之所以能够成功,靠的正是人民的力量!
《沁源1942》这本书,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强烈的人民观。她的叙事视角是从人民出发的,对人民群众行为的描述充满感情。整部作品彰显出一条真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沁源1942》用了很多笔墨,书写沁源围困战中的各种创造与智慧,用真实的画面展示了沁源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誓死不维持!”作者引用了陈赓大将当时的日记。逃跑、绝食都可以,誓死不维持!这是沁源人的骨气。无论是贫苦农民,还是所谓士绅人家,笃定“不维持”。在围困战中,人民群众的斗争智慧也发扬起来。“树树哨”“黑山羊”,三沁大道上的冰与雷……哪一样不是沁源人民的创造!最令人称奇的是,老百姓居然能把那些耀武扬威的日军“折磨”成精神病。按常理说,凶恶的日军用尽一切手段折磨我们的老百姓,但到了沁源围困战后期,人民汇聚成汪洋大海,开始“折磨”日军了。在日本发现的日军档案中,就有诸多驻沁源的日本军官和士兵的精神出了问题的记载。
读完本书,掩卷闭目,不得不慨叹中国共产党的巨大感召力。动员老百姓离家上山,老百姓没有二话;动员群众围困沁源,男女老少齐上阵……是什么力量使沁源的百姓如此听党的话,坚定地跟党走?作者用简洁的笔墨,给予了很好的回答。沁源县委书记、县大队政委刘开基,为了八万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尽心竭力,舍生忘死,成了抗日军民的“主心骨”。这位书记让老百姓看到,共产党是真心实意、全心全意为老百姓的。在民族危难时刻,不听他们的,又能听谁的呢?
书中写到的牺牲的几位民兵英雄,都是共产党人的楷模。为了群众的利益,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真正做到了和穷苦百姓同呼吸、共命运。这部作品为党的人民观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那年那月的“人民至上”,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生动实践。(董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