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文艺 > 交流

“阿木爷爷”走红印证“越民族越世界”

时间:2020-07-30 09:46:38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邓海建

【网言】

  从山东聊城到广西梧州带孙子的老木匠王德文,不用钉子、胶水,一榫一卯做出鲁班凳、木拱桥、会行走的小猪佩奇等木器,让中国传统木工技艺绽放出令中外人士惊叹的光彩。王德文,就是最近走红海内外互联网的“阿木爷爷”。

  木工手作,最见匠心。木色、纹理、质地、造型,锯、刨、凿、磨,各有讲究、各有传承。老手艺属于“慢生活”,散落在不紧不慢的时光里,讲述着市井生活的美好心意。“阿木爷爷”火了,再次印证了“越民族、越世界”的老理。在这般火热追捧的背后,是世人对传统技艺与文化的认可。一则,老手艺的举手投足之间,多是中国传统文明的高光时刻。不用钉子、只用榫卯,加之两三千年前的技艺加持,牢固构架起建筑、家具、器械,仿佛是“脑海里自带CAD系统”,此般智慧,令人赞叹。二则,老手艺强调的是匠心独运,万物人为本,以情怀成事、以心血传承。不管文明进化到何种程度,用心做事、用情造物的逻辑,始终是物质生产的价值底线。今天,当老手艺遇上“互联网+”,古老的文化和智慧光芒四射,濒危的技术和工艺得以存续,搁浅在岁月码头的这些非物质遗产终于有了乘风破浪的可能。“阿木爷爷”成了世界级网红,至少说明两个道理:传统工艺不可断代,这是文化与文明之根;质朴匠心尤须承续,这是文化与文明之魂。

(原载于东方网作者:邓海建摘编:王营)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30日02版)[责编:张悦鑫]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