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音乐艺术 > 金山爱乐

聚焦中国创造,勾画美好愿景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9-03 16:12   作者:杨 浦   在众多旨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文艺作品中,纪录片是一种独特样态。其中,中外合拍纪录

时间:2020-09-04 09:59:04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作者:杨 浦

  作者:杨 浦

  在众多旨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文艺作品中,纪录片是一种独特样态。其中,中外合拍纪录片在国际传播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聚焦中国创造,勾画美好愿景

  中国故事要想广泛而深入地“走出去”,不仅需要过去中国制造,自力更生谋发展的声音,更需要未来中国创造,美美与共求共赢的声音。如何立体而全面地向世界讲述中国科技发展给未来生活带来的变化,并把这些变化置于“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一过程中进行讲述?这是我国对外传播实践的核心关切。

  对纪录片创作来说,如何“向世界说明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也是其对外传播实践的核心课题。以“中国创造”为主题的首部大型人文纪录片《中国愿景》,聚焦科技发展与未来生活,以纪录访谈形式向全球观众展现中国科技创新百景图。作品摒弃了晦涩复杂的视听语言,以质朴明快的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近乎白描的镜头处理方式,在片中随处可见。但平静的镜头下,掩藏着依依不舍的情感波动,反而更容易抓住人心。一系列质朴的镜头语言,讲述着一段段有力且真实的故事。这种真实,从许多细节之处散发出来,暗合着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和中国人骨子里的勤劳品质,反映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不露痕迹间推动故事前行,《中国愿景》有了更为深沉的情感力量。

  作为一档人文纪实类纪录片,《中国愿景》致力于更好地呈现科技现状与未来愿景。一方面,创作团队走访国内外企业和发明团队,采访文化研究学者,从农业、医药、通讯、历史、电力等学科切入,深挖中国科技现状。例如沙漠种植、带电栽培、人工智能、3D打印等,用数据化的方式展望研究中国未来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聚焦“一带一路”、绿色经济、生态社会主义、文化融合、合作共赢等热点话题,探讨新一代技术成果如何助力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值得关注的是,作品巧妙地将动画作为场面转换,打破了单一形式,丰富了观众在同一画面中获取的信息量,增强了趣味感。这种动画形式,并不是脱离于纪录片本身要表现的内容、形式而孤立存在的,也不是夸大虚拟表现力,凸显动画特性,而是利用动画技术来服务于作品主题,以直观可视的特性还原事件本身,降低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难度。

  例如,得益于现代科技,流沙快速实现土壤功能化,作品在对沙漠种植的壮观场面进行情景再现时,出现了一个少年俯身轻按开关,黄色背景瞬间变绿的动画场景转换形式。以黄色为基调的沙漠,瞬间变得生机勃勃、满眼翠绿,弥补了纪录片情节单调、叙事刻板的缺点,赋予其崭新的内容和形象。

  除此,作品还生动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利用现代化手段将上海图书馆馆藏历史和现实结合,制作数字人文家谱,为人们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利用人工智能“飞桨”为即将消失的语言建立数据库,对于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百胜餐饮集团邀请国家博物馆讲解员,为穿汉服的小朋友讲述中国传统家庭民俗礼仪的发展历程,等等。

  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充满人文关怀的更好的未来,值得期待。年轻一代,正在回望中展望,在展望中造梦、实践。纪录片《中国愿景》颇具思辨性,让我们看到了科学创造从未与日常生活割离,美好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中国科技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许多层面,将造福社会、惠及全球。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工会服务中心主任)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