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人民立场 创造影视高峰
【解码十年】
作者:饶曙光(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十年来,广大影视工作者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创作、生产、传播以及研究的全过程。“下生活”成了影视界的新时尚,创作者从人民丰富生动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寻找创作灵感,把生活嚼透了、消化了,变成动人的情节和丰满的形象,并以现代化、创新性的影视语言讲好故事,使之具备现代电影电视剧的叙事格局和视听品质。从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守岛人》,到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人世间》《功勋》,一批精品力作争奇斗艳,形成了影视艺术新景观,有效有力推动影视生产从高原走向高峰。
广大影视工作者始终遵循着大历史观、大时代观,自觉唱响时代主旋律,在国家发展的重大历史节点和关键时刻从未缺席,挺立潮头。脱贫攻坚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电影《十八洞村》《一点就到家》《我和我的家乡》、电视剧《石头花开》《大山的女儿》等相关主题影视作品在记录这场人类减贫历史上的奇迹的同时,着重刻画其中的艰辛历程和模范人物,以颇具创新性和现代性的艺术表达和叙事手法,赢得观众最大共鸣。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广大影视工作者纷纷将镜头聚焦抗疫感人故事,创作了如《中国医生》《穿过寒冬拥抱你》《你是我的春天》等电影、《在一起》《最美逆行者》等电视剧。《1921》等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历史奇迹的百年之路;《血战湘江》《决胜时刻》《古田军号》等展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艰辛历程;《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紧急救援》《中国医生》等则彰显了当代中国人在各领域的不懈努力和牺牲奉献。这些影像或回望历史事件,或聚焦英雄人物,或关注普通劳动者,以不同的视角和风格呈现出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始终洋溢着国人众志成城的豪迈气概和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现实主义是中国影视创作的底色。广大影视工作者坚持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路线和方法,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创作出了《奇迹·笨小孩》《我的姐姐》《人生大事》等电影、《理想之城》《心居》《老闺蜜》等电视剧,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影视创作在脚踩大地、深耕现实的同时,还不忘仰望星空、遥想未来。2022年暑期档上映的《独行月球》获得了超过30亿元的票房,彰显了中国电影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动画创作也不甘落后,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横空出世,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打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再到《白蛇:缘起》《姜子牙》等持续激发观众热情,一批动画电影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素材,按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以时尚化、年轻态的表达掀起一股新的文化潮流、审美时尚,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效提升了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在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转变成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影视领域也针对这一新变化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充分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观影需求。接下来,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推动中国影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创作生产优秀影视作品尤其是精品为中心环节,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为根本目标,影视工作者应再接再厉,创作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影视作品,彰显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26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