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女人两台戏 “二十”笑中带泪“三十”绵里藏针
◎曹雪盟
二十岁,带着青春的光环,飞扬、洒脱、未来无限;
三十岁,绑定沉稳的气场,淡定、从容、轮廓清晰。
这是人们谈及年龄时熟悉的想象与模板,但除了这些固定搭配,二十岁与三十岁的人生又是何种光亮,还有哪些色彩?处在二三十岁当口的女性,又如何与自我相处,怎样拥抱世界?
电视剧《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以年龄入题,用七位身份、性格各异的女性的故事,将年龄焦虑切开一个个侧面,把观众带入她们的际遇。“二十”笑中带泪:在青春这个洋溢的杯盅里,轻易就能盛满的不止芬芳与香甜,也有烦恼忧愁的苦酒;“三十”绵里藏针:在举臂欢呼的时刻,脚下未必是峰顶,眼前可能也不是变小的众山,一座座土堆、丘陵、绝壁仍绵延不断。
一阵哄堂大笑之后,大学教室的最后两排,《二十不惑》里的四位毕业班女生和《三十而已》里的三位职场女性目光相接,看清了彼此的模样。妹妹们聊着少女心事,憧憬未来人生;姐姐们感慨青春美好,吐槽琐碎日常。
一边是向着三十岁迈进的步履不停,一边是回想二十岁光景的眷恋不舍,《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的这番联动,将对两个代际女性的观照联结在了一起。衔接相通的不只是年龄,更是成长的轨迹、生活的接力与命运的行道,青春与成熟、未知与稳定,这两组看似相对的概念实则是一体两面,最终总殊途同归。我们习惯给过往加上柔光滤镜,把渴望绘成五彩斑斓,但往昔或未来都不过是当下的不同时态,而当下,则总是不曾美颜,充满噪点。
于是,我们看到,二十岁与三十岁的她们同样承压、同样忧虑,单枪匹马与命运对饮之时,她们同样在游刃有余和左支右绌间不断切换。
二十不惑
青春剧终于走出空中楼阁
“我们都是这个新世界的实习生,满怀期待地想要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温柔地说一句,初次见面,请多关照。可这陌生的世界却告诫我们,初次见面,你在这里,微不足道。”《二十不惑》借这段独白道出剧集的旨归:即将步入成人社会之时,这群“too young too old”的毕业生登上前行的小船在激流中横冲直撞,带着稚嫩的勇气和天真的信念同世界碰撞出火花,有光芒也有阵痛,有甜美也有苦涩,这就是每个人必将经历或曾经体会的青春。
貌美高冷,希望毕业就结婚的梁爽;家境平平,为留在大城市不断奔波找实习的“社畜”姜小果;热爱游戏与漫画,被强势老妈规划人生的“二次元”宅女罗艳;“大码女孩”,梦想成为明星经纪人的追星少女段家宝。剧集提炼的四种人设,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代女大学生群像。
室友不和、欠钱不还、遭遇渣男、毕业去向、职场潜规则、网络暴力等一系列事件从点到面,构成这些大四女生在从校园到职场的快速裂变时期,可能经历的生活状态。
“爱钱有没有错?”“底线在哪里?”“颜值即正义?”“真相,越求越模糊?”每集的小标题都是一个“二十岁”抛出的困惑,却体现着超越具体年龄阶段、对具有共性的现实话题的探讨和思考。
这样的提炼、全景式呈现和精准把握现实痛点,让剧集离失真狗血更远,离真实日常更近。借着修改Wi-Fi密码暗戳戳表达对室友的不满,唯粉、团粉、墙头粉等“术语”挂在嘴边,说好要复习考试又忍不住拿起手机打游戏,好心借钱反遭唾骂,遭遇“咸猪手”妈妈却让你别穿裙子穿裤子,教长辈用手机压不住自己的急脾气……这些场景的可爱、逗趣、狡黠、无奈、失落、烦躁都充满烟火气,几分随性、几分灵动的诠释里,“编”与“演”的成分被降低,真实感得以高浓度提纯,让我们忍不住欣喜她们的欣喜,忧愁她们的忧愁。
为爱不顾一切,生活纸醉金迷,宿舍豪华高级……这些是过往许多青春剧的“标配”,对跌宕起伏和奇观想象的盲目追求让“青春”的味道变得飘忽,失去了原有的重量和深度。《二十不惑》则在让空中楼阁落地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挖掘出那些“真实的迷茫”,近乎白描的手法摆脱了青春剧常用的怀旧叙事、爱情想象,如同导演黎志所言,以“更接近生活真实面貌”的视觉和戏剧风格呈现故事。当观者开始感慨“自己和剧中人的悲欢可以相通”,剧集的不悬浮也就得以实现。真实才有共鸣,贴近才能共振,普遍才会共情,剧集里的青春年华走到你我身边,召唤我们去掉美化和幻想,与那些欢笑有趣一样真实的困惑彷徨浮出水面,来得更加动人,更有力量。
二十岁的花样年华,看起来什么都好、做什么都对,只需勇往直前去拼去闯。然而即便穿上勇敢和信心编织的铠甲,也仍不免跌跌撞撞、头破血流,大人们眼中的排异反应或许只是小打小闹的必修课,但眼前的执拗、烦恼就像狂风暴雨,总觉得会随时将自己的小船掀翻。
三十而已
“大女主”戏终于摆脱“爽剧”逻辑
一路升级打怪,好不容易走到三十岁,“而立之年”的标签就能让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吗?“中年困境”时常被人们挂在嘴边,而《三十而已》则关注处在“没有了二十岁的洒脱肆意,没有过四十岁的云淡风轻”的年龄段女性的“困”与“难”。不管在什么年龄、何种阶段,我们都在不断重复滚着一颗石头上山,或许轻重不一、大小不同,但始终在我们手中,如影随形。
在二十岁女生的心中,“全能太太”顾佳拥有一种三十岁的“完美人生”:丈夫帅气多金、儿子乖巧懂事,自己颜值在线、厨艺了得、审美高级、学识渊博,一切看起来都井井有条,岁月静好。而站在三十岁的路口,王漫妮和钟晓芹看起来似乎也不错:前者凭借自己的工作能力一路晋升,在大城市不断打拼;后者工作踏实,生活安稳,与丈夫经营着小家庭。
但表面的平静之下,她们的问题也随时出现,她们的生活也远远没有“容易”二字。
对顾佳而言,中上阶层的优渥生活比下有余,比上不足。于是,她要对家里的生意事事操心,为了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放下身段,对觊觎丈夫的女人利落出手,儿子被人欺负时放下体面勇敢还击。顾佳光鲜亮丽的生活背后,是密不透风的压力。
努力、勤奋、敬业的沪漂王漫妮到上海八年,却仍无法获得归属感。她觉得自己就像游戏“吃豆人”,必须不停吞食才能生存下去。被催婚催回家、房租涨价、护肤水见底,大大小小的琐事都挑动敏感的神经。王漫妮眉眼温柔的笑容背后,是前路漫漫的乏力。
从小被宠大的钟晓芹虽已成家,但在心理上却“未成年”,意外怀孕让她无措,也越发暴露出“合租式婚姻”的重重问题,安于现状的生活被一个接一个意外逼迫着、推动着向前。钟晓芹稳定平凡的日常背后,是打破僵局的无力。
由此,三个女人在各自三十岁的人生节点上,都经历着自己的困惑,也尝试走出舒适圈,追寻人生的多种可能。
要么是“玛丽苏”式的女主角通过依靠男性走上人生巅峰,要么是从傻白甜逐渐黑
化,一路开挂最终成为赢家,一段时间以来,众多“大女主”戏走不出“爽剧”逻辑,在窠臼里打转。前台披挂上阵的是女性,后台操控走向的还是旧有定式和他者凝视,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故事仍旧缺席,立体多样的女性角色依然鲜见。
尽管对女性议题的探讨总离不开婚姻生育、职场歧视、事业家庭三大板块,但《三十而已》尝试突破这些话题本身的复杂情节、家长里短和情感纠葛,以此为背景,让一个个不完美的人物轮番登场,在一地鸡毛的生活里展现不群的一面。
如何权衡家庭与事业,如何面对挫折再出发,如何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取舍,如何听从内心的声音……不难发现,在三位女性彼此不同的烦扰与困境之下,于原有惯性被打破、平衡局面全面崩盘之际,反思和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突破自我才是《三十而已》的题眼所在。只要想改变,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无论大步奔跑还是踉跄蹒跚,只要开始了就别停下。在这样的维度上,“三十而立”也就不过“三十而已”,有建立亦有打破,之后又将立于新的广阔天地。
七个女人
在欲望和底线间的挣扎
《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对女性群像的塑造共同传递着这样的理念:年龄只是数字,而非红绿灯或指向标,没有一往无前和止步不前的区别,也没有向右安稳向左反叛的分野。
没有“金手指”,而有精气神;跌倒再爬起,从不曾放弃;有欲望艳羡,更有原则底线——在极具代入感的讲述中,剧中人的拼搏、努力、坚守、执著,也温暖着屏幕外的你我。
这样的光亮,是姜小果面试失败后主动争取到机会,是段家宝为保住实习机会笨拙却又认真的尝试,是王漫妮对不择手段的同事干脆果断的还击,是顾佳为了孩子与家庭让自己坚硬起来。
初出茅庐的二十岁,有简单直接的快乐,也有密密匝匝的焦虑;摸爬滚打到三十岁,有不甘放手的心愿,更有重重叠叠的顾虑。她们的果敢、抗争、冲突、前进都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回环往复、小心翼翼更像真实和常态。
比如姜小果,在实习转正的关头发现上司高频使用相亲软件的“秘密”,她的第一反应是担心自己职位不保,更担心即便留用也会在日后被领导“穿小鞋”。于是,她不仅跑到上司面前表忠心,甚至主动帮上司在同事面前打掩护顶包。但在发现上司已婚的身份后,她选择毫不犹豫地说出真相,愤而离职。
又如顾佳,她为了让儿子进入顶级幼儿园而恳求王太太帮忙,为王太太做蛋糕、重拾望远镜的使用方法,甚至在电梯停用时光着脚从21层护送王太太下楼,把好穿的拖鞋留给对方。但在众多家长提议将患有癫痫的孩子从幼儿园赶走时,她毫不犹豫地发声阻止,哪怕被其他家长记恨,也不能任由歧视的种子生根发芽。
无疑,她们都守住了底线,坚持了原则,也在正义感面前拿到满分,但她们既不“伟光正”也不“高大全”。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不少分毫,因欲望、成功而挣扎也不讳言,但正是这样的矛盾体和难取舍才更显真实。观众将自己的情绪注入其中,提着一颗心看剧中人究竟作何抉择,也不知不觉间扪心自问。一来一回的观望和思索间,当剧中人终于朝着期待迈进,我们也跟着长出一口气,与她们一起卸掉惴惴不安和心头重负,并在心中积蓄起不惑和无畏的能量。
编剧张英姬将《三十而已》形容为“三个女人爬山的故事”。钟晓芹盲从地跟着大家向上爬,有一块小山头、小天地就会满足幸福。王漫妮铆足了劲向上爬,爬到了一个顶峰就要去攀登下一座山。顾佳在出发前就将一切规划好,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她都要义无反顾地爬上去。
无论二十岁还是三十岁,在不断受锤的人生里不断向上、不断攀爬、不断跨越,都是永远的课题。攀登的过程塑造着个人的成长,也构成了奋斗青春的图景。套用近来热度不减的《乘风破浪的姐姐》的slogan:“去征服,所有不服;去会见,所有偏见;去拒签,所有标签。”不畏年龄、不惧挑战、坚强自信都是女性魅力的名片和注解,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保持轻盈的内心,“成为自己”就在不远的地方。
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阅历经验,二十岁的女孩和三十岁的女人各有困境难题,都需不断探索。作为话题剧,尽管两部剧仍不免存在为增强可看性刻意制造冲突、人物关系递进缺少层次等问题,但立足现实的勇气、直面问题的魄力都成为剧集直击人心的“定海神针”。
砺砺一生,考验重重。“二十不惑”,敢于直面困惑,“三十而已”,勇于笑对风雨。不定义、不回避、不固化,棱角或是圆融,简单或是复杂,承压与困难并非某个年龄的专属,一切艰难险阻,是必经之路,亦是别样风景。
人生试水期与打破舒适圈时的慌乱不安和捉襟见肘是那般亲切,让不论性别与年龄的每一个人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收获勇气、坚定内心,或许就是这七个女性故事的迷人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