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粗制滥造的童书伤害学生
■/ 媒体广场 / 关键词:劣质童书
据媒体报道,近日,一本名为《小熊过生日》的儿童绘本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该绘本中,许多朋友参加小熊的生日会,吃蛋糕时却有一位朋友不见了,餐桌上则多了只烤鸡。故事暗示朋友“上”了餐桌……还有一些儿童图书赤裸裸地展示血腥、暴力,有的书中赫然配图:猫爸爸开车载着家人,车轮底下是被轧过的老鼠。部分粗制滥造、内容失格的童书流入市场。
共同做好儿童阅读把关人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少儿图书市场规模为234.59亿元,其中儿童绘本市场份额高达58亿元。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红利,更多出版社加入角逐。虽然从市场逻辑来说,稳住供给才能满足需求,但出版机构争相涌入,也带来了童书出版的不少发展乱象,使良莠不齐的读物充斥于童书市场之中。
童书有着浅显易懂和篇幅较短等特点,即便是非专业出版机构也能很快入行。不过,要把儿童图书做好却需要精细化操作,比如要避免高高在上的成年人思维,尊重孩子天性,使其在阅读中有所体悟等。
可以说,只要作者略微用心,成人流行语就不会随意掺入儿童读物之中;只要编辑严谨把关,那些令人大跌眼镜的桥段也不会被堂而皇之地出版。
童书出现极致奇葩桥段,不排除有盗版书商粗制滥造。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和各个出版机构醉心于角逐市场份额,却无视年轻作者断档、审校编辑不严、原创后继乏力等问题有关。在浮躁功利的市场风气下,缺乏孕育优秀作者的生存土壤和汰劣扬善的行业评价,最终使精打细磨的童书难以涌现。
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不得含有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奇葩童书桥段显然违反了这一规定。现实之中,有必要针对此类乱象细化要求、严格执法。此外,在图书创作、制作、发行及流通等环节,有必要保障专业部门介入,从而免除错讹等低级错误,及时识别潜在不良倾向。
与此同时,作为儿童阅读最重要的把关人,家长应当选择优质出版社,通过正规渠道购书,充分了解作者、译者背景,拒绝粗制滥造的印刷品。儿童阅读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家长陪读,能及时为孩子答疑释惑,也能更好地融入孩子的精神世界。亲子共读,可以就童话故事情节等进行商榷,使其中的辩证价值被激活,而不是停滞于既有语境,流于过时僵化的形式。相较于童书,儿歌、动漫等也能够辅助孩子认识世界,父母若都能适度融入参与,不仅利于把关过滤、及时疏导,也能提升教育效果、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作者白毅鹏,原载《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守护童书质量,出版社必须时刻在线
童书市场泥沙俱下,相关出版社难辞其咎。早在2013年,面对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家长师生对劣质儿童出版物的强烈反映,中宣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少儿出版管理和市场整治。通知明确强调,对存在问题的出版物、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依法给予严肃处理,坚决收缴含有违法违规内容和非法出版的少儿出版物,取缔其销售行为。但多年过去了,童书粗制滥造现象仍然存在,这一方面说明治理必须优化和升级,提高监督的精准度;另一方面也说明有关出版机构缺乏自我检视的意识,存有侥幸心理,为了利益不惜铤而走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民进中央提交了关于加强少儿出版物质量监控的提案,其中一点是建立群众(受众、读者)监督机制。提案认为,出版不能只是出版界的事情,三审三校的标准也不能形同虚设,只有被查出才略施小惩。故此,应设立出版质量专门监控举报热线,并配备奖励机制;设立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和家长参与评价的出版专项奖励,以受读者欢迎而非过度营销为客观评价标准等。应该说,一本童书的质量如何,受众最有发言权,提高家长的话语权,让他们学会“投票”,让市场筛选机制发挥作用。
同时,制度内的监督也不可少。对于出版社而言,不要触碰红线,不要见利忘义,而应遵守行业规范,做好行业自律。比如从事少儿出版的单位,应具备相关专业编辑力量,切实加强对少儿出版编辑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教育培训。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则要强化依法依规审核,建立行之有效的劣汰机制。
童书是儿童的精神食粮,呵护儿童的健康,全社会责无旁贷。从这个角度讲,出版社是第一责任主体,而唯有全社会盯紧出版社,让出版社责任时刻在线,出版的童书质量才经得起推敲和时间的考验。
(作者王石川,原载《光明日报》,有删节)
完善质量标准 加强执法监督
想杜绝童书变成“奇葩书”,还需要多个环节同时把关。其中,严把童书“出版关”是关键。不管是专业少儿出版社还是其他非专业出版社,都应该注重童书的品质,对内容的思想性、艺术性进行全面审查,彻底杜绝不科学、不健康的内容,以免孩子的思想被污染。涉及童书的每家出版社都应设童书审查机构对质量负责。
同时,家长要严把“购买关”。如果购买到“奇葩书”,要及时进行投诉,前者能防止孩子被不良童书“污染”,后者能倒逼出版社严把质量关。从现实情况看,部分家长没有审查童书内容的意识,还有一部分家长不具备甄别的能力和机会。所以,家长有必要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孩子阅读的童书先进行过滤,再把适合孩子阅读的书交给孩子。
另外,童书主要销售商也要对质量负起责任。比如,销售童书的电商平台一旦发现用户投诉童书的内容,平台应该进行调查、审查,让不健康的童书下架,这不仅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对童书质量加强监管监督。既要完善质量标准也要完善出版制度,还要落实好标准制度。比如制度中规定的“恐怖、残酷”,需要用具体标准来界定,既便于出版环节操作也便于执法监管。
(作者冯海宁,原载《齐鲁晚报》,有删节)[责编:田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