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树萍:用心用情守护传承桂剧
“山水有约,桂林有戏。要让国内外的游客知道,桂林不只有山、有水,还有戏。”“桂林有戏”的发起和掌舵人、广西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张树萍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桂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她说,桂林不但是国际旅游胜地,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桂林的戏曲繁花朵朵,常开不败。
张树萍从童年时代开始接触桂剧,少年时代就进了桂剧班。在40多年的从艺生涯中,她伴随着桂剧走过了波澜起伏的历程,并竭尽全力开拓创新,与同仁一起将新时代的桂剧再次推向高潮。
“听着唱戏声,看到演员穿着漂亮的戏服排戏时,我就很羡慕,心想将来我一定要学戏。”张树萍说,13岁时,她参加广西艺术学校的招生,遇到了自己的“伯乐”——桂剧表演艺术家“小金凤”尹曦,开始正式步入梨园学艺。
师从尹曦,张树萍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更学会了戏剧的真谛。启蒙老师对桂剧的执着、对艺术的严谨、对事业的坚守,让张树萍至今难忘。
1938年春,欧阳予倩先生与马君武先生创办了桂剧学校,后又组织桂剧实验剧团进行大胆改革。“尹曦的老师是欧阳予倩先生。尹曦老师常跟我们说,欧阳先生来到桂林,教导她们学戏、做人。过去,我们演戏是为了谋生。欧阳老师来了之后告诉我们,演戏能够救国。”张树萍说。
1989年,广西举办首届青年演员大奖赛,当时的张树萍刚生了小孩,要强的她逼着自己每天练三遍功,硬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了身体。在秦桂娟老师的帮助下,张树萍以一部15分钟的传统戏《失子成疯》斩获大赛一等奖。
获奖后不久,她又迅速投入参加广西首届剧展的历史剧《瑶妃传奇》的排演中,让《瑶妃传奇》得以在短时间内精彩呈现给观众。《瑶妃传奇》获得文华新剧目奖,张树萍作为该剧女主演也荣获文华表演奖。之后,张树萍一连演了《风采壮妹》《未了情》《漓江燕》3部大戏,陆续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等荣誉。
虽然多次获奖,但是张树萍心中却有了隐隐担忧。桂剧一度面临观众流失、演员断层、优秀作品减少等问题,张树萍也曾彷徨、迷茫,甚至想过离开,但最终她还是舍不得走。“桂剧就像我身体的一部分。”张树萍说。
2004年,张树萍决定暂别剧团去上海戏剧学院进修导演专业。当时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她做出这样的决定,让很多人不解。其实张树萍的想法很简单,要为桂剧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就不能把自己禁锢在一方小天地里,必须不断往前走。
学成归来后,张树萍参与导演了桂剧《大儒还乡》。创排中,这部戏前后易稿24次,剧组全体演职人员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对作品再三锤炼。最终,该剧先后荣获“文华剧目奖”、广西戏剧展演桂花金奖、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等奖项。此后,她又陆续参与创作了《灵渠长歌》《何香凝》,编排了《一品油茶七品官》《龙隐居》等剧。她编排的每一部剧,都会恪守一个原则,那就是坚持本土化。
2012年,在全国艺术院团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促动下,桂林市三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合并为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张树萍任院长(主任)。“我走上管理岗位,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责任。传统文化式微,身为文艺工作者,文化传承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张树萍说。
近年来,桂林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桂林文化的挖掘和推广。作为桂林市专业艺术团体的领头人,张树萍清醒地认识到,深入挖掘桂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把桂林文化艺术推向世界大舞台乃当务之急。
于是,她带领团队一手抓精品艺术生产,一手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点打造了三个专业场馆——桂林有戏剧场、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广西省立艺术馆。依托三大专业场馆创新推出了《桂林有戏》《桂林有礼》《桂林有缘》《桂林之夜》《我所思兮在桂林》等文旅品牌,推动艺术创作研究、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推桂林文旅深度融合,助力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从演员到导演,再到如今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每一个身份都让张树萍感到责任重大。“做演员的时候,我想的是如何演好戏;做导演时,我想的是如何排出更多好的戏剧作品;如今,我的工作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责任。能够为桂剧的传承发展、为我们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做些事情,我感到很荣幸!”张树萍说。
2023年恰逢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四十周年。今年1月,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伍思亭受邀亮相央视《角儿来了》“梅花香自苦寒来”,表演桂剧《马前泼水》片段。2021年5月19日,凭借桂剧《马前泼水》,获得第八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指导老师正是张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