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科研 > 专稿

微暗的火与勇敢的心

时间:2020-03-06 14:10:29 来源: 文艺报 作者:丛子钰

  文学不仅是记录普通社会人生的微暗的火,也是与命运搏斗的每一位平凡英雄所拥有的勇敢的心。

  自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的愿望都是让疫情尽快结束,让每一名躺在病床上的患者都能得到救治,让每一个援助疫区的医务工作者都能获得休息,让每一名困在家中的普通人都能畅快呼吸新鲜空气。一句话,人民渴望的是幸福生活,而灾难以各种各样的形式阻碍人民获得幸福。但是看起来狡猾而强大的新冠病毒,实际上比我们人类要脆弱。我们一条心,必定可以战胜困难。

  文学是人学,此言不虚。文学是关于人的学问,它见证了人类的一切脆弱与顽强。人有多丰富,文学就有多丰富。真实是文学的必要前提,相信未来是文学的必然方向。作家忠实于记录,就是为了提醒读者,生活的真实中有我们不希望再次发生的事情,用火光照亮未来是心灵抵御和抗击邪恶的铠甲;我们的勇敢,是为了与一切灾难、一切不美好抗争而存在的,是人类对抗绝望的武器。

  文学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这是一条规律。不仅如此,在文学自身的形式之中,也存在着类似的规律。比如在近年的大数据统计中,专家发现“W”型的故事更普遍,也更容易获得读者的欢迎。“W”型意味着,在故事中,主角从一开始就遇到了逆境,情绪线一直下滑,在某个契机下,他/她获得了好的发展机会,于是情绪线上升。但不久,转折点再次出现,主人公又遇到了危机。最后,危机得到解决,人物的命运迎来拐点,故事迎来圆满结局。无论读者是否相信大圆满结局,数据却表现出人们普遍希望读到大圆满结局的愿望。同时,从逆境中发展出的文学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代入感和共鸣,比如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都是从主人公的挫折写起,倘若小说开头是高加林兴高采烈地回到家,告诉母亲他可以去县城教书的好消息,孙少平成了高干子弟,既能吃得起白面馍,又能和田晓霞幸福地谈恋爱,小说还会那么动人心弦吗?当我们读到两位主人公冲破逆境获得了新的人生机会,获得了爱情的时候,谁又不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呢?审美活动是精神超越与理想的一种寄托,文学最重要任务就是用审美,为所有逆境的人生写下一个大写的“值得”。

  文学是难的,尤其是面对重大灾害之时,书写背负着沉重的枷锁,每一种表达都要接受反复的诘问,但我们仍要写下去。刚才已经说到,灾难了解我们的弱点,它不仅让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让虚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医疗工作者们正在全力构建抵挡病毒的防线,作家也需要用文字建立起抵挡虚妄的防线。发现了虚妄却不去抵挡,正如发现了病毒却不去消灭一样,实在是作家的失职。医生不会因为害怕治不好病人就不去治疗,作家也不应该因为害怕自己写下的文字不够令人满意而停止书写。在大难面前,文学能起到的作用固然有限,但我们依然要坚持下去,因为人类渴望幸福生活的愿望没有变,人们对理想和信念的期待没有变。我们不能放下自己手中的笔,不能舍弃我们写作的勇气,文学这团微弱的星星之火,必定可以燎原于人的精神领地。人类不会放弃希望,文学必须坚守自己的职责。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