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科研 > 专稿

以立德树人初心担负大学时代使命

时间:2019-11-14 17:10:19 来源: 党建网 作者:付宏渊

  高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是我国高校的本质特征,高等教育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擦亮大学政治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见,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符合社会发展和历史方位的需要,必须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前,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没有历经民族生死存亡的苦难,社会认知不深刻,若不注重思想上的引导,就很容易迷失自我、失去正确的价值方向;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主渠道作用发挥力度不够、新思想“三进”深度不够、“三全育人”宽度不够等问题,淡化了人才培养的底色。因此,高校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重要契机,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强大思想武器,推动高校党建工作,落实落细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夯实人才培养的“打底工程”。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新思想全面精准融入思政理论课建设,以鲜活的实例分析感化学生,以科学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强大的真理力量引导学生,不断用好、用活主阵地,提升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长沙理工大学着力构建“1+4”育人新体系,在打造4门思政精品课程的同时,努力将新思想融入日常思想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专业课程讲授、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之中,出版了全省第1本课程思政案例,确保新思想学习四年不断线,研究生等各类学生全覆盖,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始终坚持师德第一标准。

  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高校教师应当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肩负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关键在教师;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学、真信、真用就是新时代教师的重要政治标准。因此,对广大教师来说,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努力做好“四个引路人”,这既是政治责任,也是教师的本分,更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依靠和保证。但不容回避的是,当前教师队伍中还存在着重教书轻育人、重学术轻思想政治、强调学术自由忽视课堂纪律等师德师风问题。高校要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抓准抓实抓严,着力整改好、解决好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队伍,用育人业绩体现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近年来,长沙理工大学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涌现了许多教师典型,深受广大学生爱戴。

始终坚持践行“四个服务”的时代使命。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也是立德树人的最终归属,彰显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价值。当前,中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高校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上有新突破,从而提升高科技领域话语权。“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学的时代追求。2018年,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到长沙理工大学调研,希望我们“做好融合、创新发展新文章”。近年来长沙理工大学依托学校学科专业优势,为破解洞庭湖保护与治理现实问题、建设智慧城市、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多领域提供政策参考和技术支持,在服务湖南高质量发展中彰显高校担当。同时,坚持把创新教育融于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内部治理之中,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合培养,不断强化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具有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担当作为践行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向人民交上满意的高等教育答卷。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