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拓展对外贸易多元化,积极推进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
作者:沈国兵(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院教授,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2021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并强调要“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
在国际贸易摩擦频发的当今世界,新时代下我国的确需要实行高水平全面对外开放,开拓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外贸发展空间。事实上,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已全面参与国际分工、深度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和世界贸易体系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7个百分点,其中,货物出口179326亿元,增长4.0%;服务出口19357亿元,下降1.1%。持续增长的对外贸易份额使得中国已全面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和世界市场之中。但是,我国对外贸易市场仍过于集中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市场,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偏低。这种贸易现状一方面导致我国面临的外贸壁垒风险加大,与他国的经贸摩擦频发;另一方面低附加值和低利润率的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增大了我国对外贸易成本,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造成严峻的阻碍。因此,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支持企业大力开拓对外贸易多元化变得刻不容缓。
2019年10月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拓展对外贸易多元化”。2019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对外开放要继续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走”“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202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些都为高水平开放下我国企业大力开拓对外贸易多元化提供了方向指引。
那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如何全方位、多层次地拓展对外贸易多元化,推进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
第一,实现更大范围的宏观贸易区域(市场)多元化。具体是推进更大范围的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贸易多元化。一是积极拓展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投资多元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截至2021年1月30日,中国已经同140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基于“一带一路”共建指引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进入全面落实阶段。2016-2020年,亚投行已从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分布六大洲的103个成员,数量仅次于世界银行;截至2020年末,亚投行已累计投资了108个项目、累计金额达220.2亿美元,无论是逐年投资项目数还是投资金额都呈现出高水平发展态势。此外,2020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93696亿元,疫情下仍比上年增长了1.0%。其中,出口54263亿元,增长3.2%;进口39433亿元,下降了1.8%。并且,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达178亿美元,增长18.3%。这些有力地支持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已由中国最初倡议进入“一带一路”成员方高质量共建的落实阶段。二是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我国外贸和投资高质量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尽早生效实施、中欧投资协定签署”。2020年11月15日,中国与东盟十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15国经贸部长共同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协定。据中国统计局统计,2019年中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出口额为6677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6.7%;对其他14个成员国进口额为7614亿美元,占中国进口总额的36.6%。同年,中国收到来自其他14个成员国的FDI约176亿美元,占中国FDI的12.7%;中国对其他14个成员国OFDI为 158亿美元,占中国OFDI的11.6%。此外,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将使中欧双方的投资领域扩大,推动更高层次的相互开放和高质量的投资。借力RCEP和中欧CAI高水平的经贸规则推动我国外贸和投资要素市场化配置,将强力地推进我国深化国内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落实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而推动我国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
第二,实现更宽领域的中观贸易行业多元化。具体是推进更宽领域的初级品行业深加工、制造业贸易方式、制造业行业要素密集度和行业技术水平的贸易多元化,以及服务业嵌入商品贸易多元化,推动行业企业转型升级。一是增强更宽领域的初级品地理标志及其制造品品牌等多元化,推动中观贸易行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9月14日,中国与欧盟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根据该协定,绍兴酒、六安瓜片、安溪铁观音、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等中国产品有权使用欧盟的官方认证标志,有利于相关产品有效开拓市场。以此为契机,应进一步促进中国强化对典型农产品等初级品的关键地理标志等保护意识,提升我国更宽领域的初级品行业深加工及其制造品保护和落实,大大提升中国初级品及其制造品的品质和品牌质量,从而迈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二是强化更宽领域的行业产业链互补多元化意识,推动中观贸易行业平稳发展。中国不仅是贸易大国,也是就业大国。因此,对外贸易方式需要以“加工贸易”配合“一般贸易”,既要解决就业问题,也要避免行业单向思维,破除陷入单向追求知识密集度越高越好、技术含量越高越好的思维陷阱,强化更宽领域的行业产业链互补多元化意识,协调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的互补能动作用。
第三,实现更深层次的微观贸易产品多元化,并协同推进与服务贸易多元化的深度融合。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增加值的水平产品和垂直产品,开拓产品贸易多元化,具体是推进更深层次的异质品贸易种类多元化、要素密集型垂直产品多元化,以及技术水平垂直产品贸易多元化。要加强质量管理,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出口种类,提升出口额。另一方面要协同推进服务贸易与产品贸易多元化的深度融合,发挥出二者的协同能动效应,进一步促进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二者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金融服务可以促进资本的积累、激励创新活动;二是通信服务有助于知识的传播和扩散,产生广泛的经济效益;三是会计、工程、咨询和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降低了金融市场运作和合同执行相关的交易成本;四是先进的运输服务会促进物质资本和劳动力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流动,增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效率;五是零售和批发分销服务加强了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双向竞争力;六是卫生和教育服务是人力资本实现增长的关键投入和决定因素,是强化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黏合剂和增强剂。据此,要不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推进先进制造业(贸易产品)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AZD048)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