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DP到GPI:我国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副院长 林永生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勾画我国未来发展蓝图。本次会议释放的信号之一就是,我国开始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全面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的真实进步。
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是中华文明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就业压力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因而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参加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和南非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首脑峰会,是最早提出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之一。自联合国大会2015年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后,我国已经全面启动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工作。
在2017年发布第一份《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的基础上,我国又于2019年9月发布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19)》,回顾中国全面落实2030年议程取得的进展,对下步工作提出规划和目标,并分享中国落实2030年议程经典案例。依据贝塔斯曼基金会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最新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SDG指数总得分为73.2分(满分为100分),在全球162个测评国家中排名第39位,高于东南亚地区各个国家的平均水平(65.7分)。但中国在17项SDG目标方面取得的绩效并不均衡,目标1(脱贫减贫)、目标8(可持续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平均绩效较好,而目标14(保护海洋资源)、目标17(全球伙伴关系)等方面的平均绩效相对较差。因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正是体现我国继续坚持可持续、科学发展理念的决心。
GPI有助于引导实现可持续发展
探索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引导地方政府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居民福利,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弥补GDP在测度福利方面的缺陷,各界做了很多探索,开发一系列旨在替代或补充GDP的指标,比如人类发展指数、国民幸福指数、社会进步指标等。其中,真实进步指标(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GPI)具有独特优势,能够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勾画了一幅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蓝图,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可用GPI测度和引导。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等。会议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主要包括“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等。结合GPI指标测度,有利于将经济社会生态统筹在一起,衡量真实发展状况,更好促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