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科研 > 学术

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时间:2020-11-03 09:44:48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刘梦甜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市场流通与消费研究室主任 依绍华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研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提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都离不开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并作出一系列部署,进一步明确了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的方向及路径。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流通效率和生产效率同等重要,是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流通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承担着组织生产和促进消费的双重职能。一方面,通过直接接触消费终端,为扩大消费、提升消费质量提供助力;另一方面,通过链接生产端整合资源,可有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效的流通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可以说,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当前,我们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

  (一)

  现代流通体系涉及范围较广,涵盖内容较多。一般来说,流通是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社会性和经济性的移动过程,包括地理位置移动和产品所有权的转移。流通的内涵不仅包括商品买卖的交易过程,还包括商品的转运过程。因此,流通体系是以商品流通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及为商品流通活动提供服务的运行体系。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商品流通体系,可细化为商贸流通体系、物流运行体系等;二是为商品流通活动服务的体系,可细化为物流运输配送体系、统一的市场体系、社会信用体系以及保障供应体系等。现代流通体系层次结构多元,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需要在体制机制、市场建设、配套设施和技术支撑等方面总体统筹、一体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流通体系引入市场机制,形成了多元化竞争格局的流通体系,流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流通网络基本形成,城乡流通设施差距缩小,流通国际化程度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国家骨干流通网络逐步健全,流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环境显著改善。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流通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流通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集约化和智能化等特征,智慧物流体系初步建立,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还存在不少堵点亟待打通。比如,流通基础设施尚不健全、布局尚不均衡、信息化水平不高;流通节点城市之间合作不足;流通组织化程度偏低、流通标准化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

  (二)

  未来一个时期,要更好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需立足新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针对流通业发展现状,着眼于突破现有流通体系的障碍,精准施策。

  首先,以打造强大国内市场为目标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流通体系贯穿国内市场运行体系,流通体系的健全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国内市场的发育程度。通过打造信用体系、实施商品可追溯制度以及完善标准化体系,能够更好保证商品质量、提升商品品质,从而提高消费者信心,释放消费潜力。

  其次,培育一批强大流通企业。现代生产体系已由生产者主导转变为消费者主导,流通企业与消费者直接接触,具有了解消费需求的天然优势。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通过打造强大流通企业引领生产,构建新型产业链,实现定制化生产,能有效提高生产和流通的效率。

  再次,打造流通新业态主导的跨境电商平台和供应链体系。这样可以直接链接国际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外供需渠道,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三)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需找准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着力点。

  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破除制约流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具体来看,要建立突破行业界限的大流通管理机制,加强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协调,强化流通领域资源整合与优化,建立跨区域合作的协商和共享机制;建立流通领域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合理下放行政审批权,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积极与其他国家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建立政府间商贸流通协调机制,完善服务支持政策体系,为流通企业境外投资和运营提供全方位服务。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全国大流通网络建设规划。统筹推进全国大流通网络建设规划,推动各地根据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本地区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并加强其与城乡规划、土地规划、交通规划等的有效衔接,统筹整合资源,为流通体系建设预留出发展空间。在此过程中,要合理规划农村地区、西部地区交通路网和信息网络建设,提升不同区域间流通体系的协调能力,优化全国大流通网络布局,强化功能分区,提高流通体系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制定流通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既要基于国际竞争的产业发展和市场拓展路线图,又要契合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要求。

  三是完善流通法律制度体系,不断优化市场环境。重点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商品流通保障、流通秩序以及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体系建设,为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提供保障;及时清理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全面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强对反垄断的调查机制,为打造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提供保障;加强流通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流通领域不同层次的各类标准相互统一,促进标准之间有效衔接,加快智慧物流、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制定和实施,同时完善流通标准实施的监督和评价制度,加强标准在认证、检测、市场准入、执法监督等行政管理中的应用,为形成全国统一的流通标准体系提供支撑。

  四是加大配套政策措施的支持力度。主要是在加强对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和专项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流通设施用地保障、建设流通基础设施、加大税费减免政策支持等方面进一步发力。

  五是全面提升流通的现代化水平。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重点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流通领域现代化水平。同时,加快国家流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全国流通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平台建设,打造集流通体系运行监测、安全监管、数据共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平台,为流通企业提供支撑服务,也进一步提升政府对流通业的运行监测和公共服务能力。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