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科研 > 学术

当司法遇上人工智能,“秒判”可能吗

时间:2020-01-15 10:26:10 来源: 文汇报 作者:杨华

  当前,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的应用逐渐得以拓展,一些法院推出自己的人工智能法律工具,比如上海法院的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但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是,为什么要在司法审判中引入人工智能?其价值或使命是什么?

  人工智能的司法应用使得审判效率大大提高。最高人民法院统计表明,当前法官每年人均办案数量是2008年的3倍,长三角地区很多基层法院的法官每年办理案件多达400件以上。“案多人少”是各级司法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互联网法院、无纸化办案、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等提高审判效率的做法不断涌现。例如,三年前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书记员有120余人,如今在案件数量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书记员只有30人左右。大部分书记员的工作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大大提高了审判效率,解放了大量的司法辅助人员。

  人工智能司法应用让“公正能够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将证据标准化、程序化、模块化,使得所有证据完整地呈现在控辩双方及法官面前,证据的质证、辩论全程可视,证据之间的瑕疵也会被立即发现并提示给所有的人。当然,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还处于初步阶段,将来如果再加上区块链技术,证据的可靠性将更强。可以真正实现“阳光下的审判”“可视化的公正”。

  人工智能司法应用使法律真正成为科学。这里的“科学”一词指的是自然科学中的 “科学”,即Science。一般认为,法律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在司法中应用人工智能,经过设定的采集点、关键词和证据分析,判决结果就像“数学公式”一样被推导出来,判决书就会自动生成。经过法官的审核就可以被确定为审判结果。这样办案将会大大减少甚至杜绝同类案件不同判决结果的问题。

  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加快应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实际情况看,当前,人工智能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还属于一种辅助性、参考性工具。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应用还面临很多挑战,尚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一步推进司法人工智能发展,要做到两个适应。

  一是要适应人工智能的时代节奏。2016年,AlphaGo以4∶1战胜世界围棋高手李世石,世界哗然。但仅仅三个月后,AlphaGo Zero便以100∶0的成绩战胜了AlphaGo,变化之快难以想象。如果把人工智能的司法应用定位为辅助审判,随着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程度加深,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的程度也会提高,可能从一开始的1%,逐渐提高到50%,乃至更高。也就是说,大量的工作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人工审判的比例越来越低。人工智能发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的司法案件可以实现秒判。那么我们诉讼法规定的3个月、6个月的审理期限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像这样的节奏,司法审判必须未雨绸缪。

  二是要适应知识结构的变化。在人工智能时代,无论是法学教育、法学研究,还是法律实务,都要适应知识结构的变化。例如,《法律文书写作》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起诉书、上诉书、代理词、辩护词、判决书等各类法律文书,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直接生成。由此,开设这门课的必要性就要大打折扣了。同时,法学人才培养体系中则需要加入大量人工智能基本知识课程、人工智能与法学高度融合的课程。这些成本应当在法学教育阶段就投入,而非等到法院、检察院等实务部门中再予以投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