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科研 > 教育

《运河边的人们》:奋斗者之歌

发布时间:2022-08-24 10:00:06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王海文

  一条运河繁荣的振兴之路,一曲运河儿女的奋斗之歌。近日,央视一套播出的现实题材剧《运河边的人们》聚焦大运河,落笔于人,着眼于新时代,在运河治理申遗和文化传承保护中连续奏出奋斗强音,堪称一曲新时代的大运河交响。

  该剧首次将视角立足当下,以东江市的大运河治理和保护为叙事线索,通过大运河的治理、繁荣、发展,多维度展现了一幅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新时代画卷。如果说大运河故事是个历史悠久、宏大深远的创作主题,《运河边的人们》则将大运河变迁具象于小人物的奋斗故事,以人写事,以事抒情,通过“人、事、情”的共振交响,以小见大地反映出中国文化自信和中国巨变。

  正如该剧剧名所示,人是运河的主体,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大运河沟通着历史和现实,沟通着中国与世界,也沟通社会与人生的方方面面。该剧以路长河为核心人物,展现他的工作、家庭与友情,进而辐射出大运河的百姓故事和时代变迁。剧中涉及各行各业的众多人物,构成了一幅大运河群像画卷。他们独特的性格和命运,推动着故事发展,折射出新时代党员干部勤政为民的精神风貌和新世纪大运河旧貌换新颜的巨大变迁。

  大运河最美的风景是人,最壮丽的风景是奋斗。剧中,大运河畔的东江市,由于过去一味追逐经济指标,忽略了生态环保,致使千年流淌的大运河变成了污染严重的臭水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市领导成立了“运河综合治理指挥部”,路长河领了河道治理的任务,由此开启了运河儿女保护大运河的奋斗征程。从协调搬迁光明印染厂到运河清淤截污工程,从运河沿岸历史街区改造到大运河申遗,成立运河博物馆,剧中的一桩桩运河大事件,着眼未来、落在实处、深得民心。为了使大运河水变清、岸变绿、景变美,路长河和运河儿女们更是勇于担当,冲锋在前,克服了一系列压力和困难,最终做到了“还河于民”“造福于民”。某种程度上,《运河边的人们》聚焦党员干部路长河的勤政实干,通过治污、清淤、申遗、打造大运河旅游金名片,树立城乡共同富裕样板等一系列事件,多维度讲述了新时代运河沿岸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故事,流淌出了运河儿女的新时代奋斗之歌。

  《运河边的人们》中,小人物情系大运河的炽热情怀,攻坚克难的坚定决心,情真意切,尤为动人。剧集开篇,监管河道运输的基层公务员路长河骑自行车、乘快艇,不顾个人安危坚定追击可疑货船,却意外撞船导致乔雨落水。违禁货船逃脱,路长河得罪苏氏集团、挨批停职、分房指标泡汤、母亲肾衰竭,东江市又发生严重食物中毒事件……整个剧的节奏快,跌宕起伏,张力十足,不仅以点带面折射了运河运输的违法乱象,也预示着运河治理工作将会面临重重压力和困难。为了让运河水早点变清,路长河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带领众人冒着大雨清理运河河道,令人动容。

  令人感动的还有梁教授。剧中有这样一幕,重病住院的梁家轩穿着病号服,忍着心绞痛从医院冲出,只为阻止运河边的一场开工剪彩。面对经济先行的运河商业开发,梁家轩动情地说:“我们要做历史文化的传承者、保护者,而不能做文物的毁灭者,否则有何颜面面对我们的子孙后代?如果你们一意孤行,要拆除运河岸边的这些古建筑,那就让你们的车轮从我身上碾过去。”此言此情,字字千钧,震撼人心。当然,还有人间真情。梁子言与路长河不离不弃,守护着温暖的家。为了给小姑子凑国外留学的机票,梁子言不惜卖了祖传的镯子,也要支持她出国留学,追寻自己的梦想。正是这种创造美好、守护未来、充满烟火气的百姓真情,才让流淌千年的大运河充满了希望,不断向前,奔流不息。

  如果说雄浑粗犷的万里长城是汉字的一撇,绵延不绝的大运河就是汉字的一捺,它们共同在华夏大地上写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大运河是中华文化流动的血脉。《运河边的人们》始于河、立于人、长于情、终于国,向世界展现了大运河的新时代巨变和沿岸人民对运河的付出,浓墨重彩地展现了博大厚重的中国运河文化和中国精神。这是对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自强自信的盛情讴歌,是文艺繁荣、文化强国建设征程中的矢志不渝,必将在新时代中华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留下真情用力的一笔。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24日 15版)

[ 责编:张悦鑫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