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科研 > 广角

韩红: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时间:2021-03-03 10:34:47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李澍

韩红: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职业教育、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民事检察公开听证工作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王炳林:学习党史的重要作用和形成的丰富经验】

  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炳林表示,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善于总结党自身的历史经验,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以更好地走向未来。学习党史对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统一思想、形成党的创新理论、开辟新道路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学习党史成为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广大党员能够在学习熏陶中提升精神境界和思想政治素质,激发继续前进的强大力量;学习党史成为统一认识、形成科学理论的重要基础;学习党史成为提升党的领导水平的重要保障。解决“本领恐慌”,提升领导水平要靠学习,汲取历史经验智慧是重要方面。当然,我们党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把学习党史与学习理论相结合、把学习党史与学习中国历史与社会主义发展史相结合、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把学习党史与举办重大纪念活动相结合等,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回顾光辉历程,展望光明前景,必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的征程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编自《光明日报》

  【韩红: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韩红表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开创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有机的完整体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开创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贯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各个领域,是其他各方面制度的重要保障。在新征程上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体现治理效能。这就要求我们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

  摘编自《人民日报》

  【刘景忠:职业教育要强化内涵发展】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顾问刘景忠指出,当前,我国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代呼唤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职教20条”,彻底改变单纯依靠增加投入、政策保护、规模扩张等粗放型发展模式。职业教育要强化内涵发展,突出类型教育特色,充分发挥斩断家庭“穷根”、助力国家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一是职业教育必须调整站位,回归育才育人的本分。必须坚决摒弃争项目、夺奖牌、拼荣誉的顽瘴痼疾,回归育人本位。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二是职业教育必须开门办学,回归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初心。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真正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最大限度地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服务。总而言之,现代职业教育理应强大自身,为脱贫攻坚之后的社会发展、国家强盛作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陈果静: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

  陈果静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金融体系应加快改革步伐,更好地适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持。首先,应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进一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保持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同时,着力构建大中小金融机构公平竞争、共同发挥各自优势、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农村金融体系。其次,应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环境建设。一方面,支持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另一方面,还应完善农村支付体系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再次,应大力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在建成比较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的基础上,金融机构可在涉农领域加大数字技术投入,创新农村服务模式,更好满足“三农”金融需求。

  摘编自《经济日报》

  【毛婵婵、肖准:推进民事检察公开听证工作应“破”“立”结合】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毛婵婵、肖准指出,检察公开听证是人民检察院对于符合条件的案件,组织召开听证会,就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案件处理等问题听取听证员和其他参加人意见的案件审查活动。要做到“应听证尽听证”,应坚持“破”“立”结合,加强和规范民事检察公开听证工作,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首先,要注意将促进和解、化解矛盾放在重要位置。在公开听证会上,通过引导双方当面表达诉求,摆事实、讲道理、谈人情,让案件双方当事人认识到和解可以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可以避免即使法律上胜诉但难以兑现“法律白条”又引发新的矛盾。其次,要注意结合公开听证开展司法救助和法律帮扶。如针对因民事侵权导致生活困难的当事人,通过公开听证查明侵权一方确无赔偿能力的,可以考虑帮助受害人申请司法救助,推动矛盾实质性化解;对因受疫情影响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可以提供相应法律帮助,向市场主体传递检察机关办案的温度。最后,可以结合公开听证开展法治宣传,落实好“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通过邀请群众代表参与听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注意用好中国检察听证网等新媒体平台,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让检察机关作为公平正义守护者的形象深入千家万户。

  摘编自《检察日报》

  (光明网记者 郑芳芳整理)

韩红: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