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行稳致远
作者:民盟中央社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科研处副处长 陈邓海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由该国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等决定的。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既不同于两党制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而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一新型政党制度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深厚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是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结果。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将行稳致远。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中国实际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探索和卓绝斗争。历史已经证明,虽然旧式农民运动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立宪运动等改良运动做了有益尝试,但均无力“扶大厦之将倾”。民国初期,曾有多达300多个近似政党的组织。各政党曾尝试在中国推行多党制、两党制、一党专政制,但最后皆以失败告终。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成为其初心和使命,日益担当起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历史大任。鉴于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中国共产党主张各党、各派、各界、各军联合专政。随着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发布的“五一口号”,积极参加新政协,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逐渐确立和成熟起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而是一党领导与多党合作的有机结合,是一党执政与多党参政的统一,这种“领导―合作”、“执政―参政”方式,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和合”、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创造了一种新的政党制度类型、新的执政和参政方式、新的民主实现形式和新的现代治理方式,为世界政党政治和政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路径和中国智慧。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结果,双方的长期合作有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民主党派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着反帝爱国、追求民主的要求,希望建立民主、独立、统一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早在二大上就制定了民主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与党的最低纲领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成为双方合作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长期合作,不但加深了双方的友谊,而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斗争中,逐渐确立了在中国各种革命力量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在长期实践中经过比较,自觉地、郑重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正式确立。
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行稳致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不断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如各民主党派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多党合作要有新气象,思想共识要有新提高,履职尽责要有新作为,参政党要有新面貌,引导广大成员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使新时代多党合作展现出勃勃生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希望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增强责任和担当,共同把中国的事情办好,等等。这些新思想、新理念推动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发展。
当前,虽然中国新型制度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社会上仍然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坚决予以反对,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