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诗词的文艺范植入科技心
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符合现代审美的形态“活”起来?这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当代价值,用贴近当代受众特别是年轻人的方式,与当代受众产生共鸣。科技在这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科技的现代感有利于通过沉浸式的感官体验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并引起人们的关注,吸引人们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科技是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因素,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传统诗词的文艺范中植入科技心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中华诗词学会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拓展科技诗词半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全息投影、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刷新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也给文艺创作研究提出了新课题。科技与文化碰撞出的火花让文艺有了更多的可能,丰富着文艺的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审美愉悦。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表示,文创工作在我国历史悠久、前途远大。新石器时代的玉器雕琢、交易,青铜器的生产全流程管理,周代的艺术品管理,汉唐的碑铭市场,宋代的瓦肆勾栏,元代的杂剧和青花瓷,明代的小说出版,清代的绘画市场和京剧戏园,民国的电影,这些都可以为中华诗词学会尤其是科技与文创诗词工作委员会(简称“科创委”)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科创委要通过引领文创馆、文创产品开发等手段,对优秀科技诗词作品加以归类分析、创意策划、融合开发,推动原创诗词插上文创的翅膀,飞入千家万户。
“中华诗词学会各委员会尤其是科创委要下功夫调动全国诗友的积极性推动创作,各地诗词组织也要积极参与其中。从联系对象上讲,不仅要注重联系科学家诗人、院士诗人,而且要积极联系基层科技工作者、普通科技工作者。从拓展学习和体验的深度来讲,诗人们不仅要在纸页上学习科技,还要以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积极参与科技实践、深度体验科技实践。科技诗词活动半径要向全国拓展,广度深度同时发力,不断拓展科技视野和科技诗词创作空间。”周文彰指出,大家要适应形势发展,主动加强与网络诗词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新的文艺群体的联系,扩大工作覆盖面,团结、吸引、引导新的文艺群体成为繁荣中华诗词的有生力量。
诗词写科技 文创促传播
科技激发了文化和文艺工作者的创意灵感,带来了文艺创作内容、形态创新、传播方式的变革,推动文艺实现高质量发展。诗词与科技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工作中紧密结合在一起。
“诗词与我一直以来创作、传播、倡导的‘写意雕塑’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涵;从笔墨到凿刀,从无形到有形,诗词与塑像都在用形象思维诠释着文化的厚重、民族的风骨。诗词家和雕塑家都在用独特的方式塑造着民族的自信、弘扬着时代的精神。”吴为山表示,“近40年来,我专注于中国精神在雕塑创作中的渗透与表达,创作了600多件雕塑作品,其中,有李四光、竺可桢、周培源、顾毓秀、涂长望、陈省身、钱学森、吴健雄、钱伟长、吴阶平、杨振宁、周光召、袁隆平、南仁东、高锟等近百位科学家的塑像。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能为科学家塑像,感到十分幸福。”
中华诗词学会科创委负责人赵安民表示,科创委成立后的定位是诗写科技、艺兼文创、情入万家。通过“诗写科技”可以团结科技界内外广大诗词家,大力书写科技实践及其成果,努力写出优秀科技诗词;通过“艺兼文创”,可以凝聚文创界海量创意,以多样化艺术手段对优秀科技诗词进行再创作、再传播;通过“情入万家”可以使有关创作创意适应百姓审美需求,不断增强群众对诗词文化的认同。此外,业界将以科技兴国为主题,以原创科技诗词及其文创活动为载体,以形成品牌为目标,组织“中华科技诗词文创大会”,并建立诗词加AR、VR体验场景。
此外,科创委将担负起自身的职责,用诗词写科技,再用文创把科技诗词传播出去。业界将把握新时代科技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契机,广泛联系诗词、科技、文创等各界的知名专家、有生力量,共同策划,精心筹办,使一年一度的传统文化领域高端论坛成为学习贯彻中央精神、引领传统文化领域创作风气、丰富中华诗词学会工作抓手的重要学术论坛和传播盛事。业界将积极响应中华诗词学会“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景区”倡议,为建立健全培养诗词人才的社会网络和培养体系作出贡献。
文艺与科技融合发展
“中华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一字一韵,以极富个性的语言记录了悠悠中华的历史、描绘了大千世界的璀璨。诗词虽是一种文体、一种写作手段,但其中蕴藏的美学精神,代表了独属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处事作风和人格境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我们的精神品格。”青年志愿者陈瑜认为,作为民族复兴的生力军,年轻人理应将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身使命。书写科技题材,辅以文创赋能,将营造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广阔前景。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为精神生产创造了物质条件,而且提升了包括形象思维在内的思维能力、不断拓展包括诗词创作在内的艺术表现对象。科技实践不仅启示人们提炼诗意和哲理,其实践本身也充满诗意和哲思。同诗歌的悠久传统一样,科技诗词在诗词的长河中应运而生,并且与古代的天文学、地理学、数学、医学、化学等有着相生相成、发展共荣的自然联系。中华诗词学会科技与文创诗词工作委员会顾问田麦久认为,“笔墨当随时代”,业界要热情拥抱时代、密切关注时代,切准科技发展脉搏、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努力让诗词展示科技发展风貌,为科技发展大合唱唱出响亮音符、营造良好氛围。
“中华诗词要作为时代前进的号角,代表新时代的风貌,引领新时代的风气,要真正深入人民的精神世界,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的共鸣。”周文彰认为,中华诗词学会尤其是科创委的工作中需要呈现阳春白雪、诗和远方,也需要呈现人间烟火、柴米油盐。这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紧密联系群众的诗词活动,比如科技诗词吟诵活动、创作采风活动、研究交流活动、雅集联谊活动、学习培训活动、传播宣传活动等,使诗词真正进入百姓生活。(记者 党云峰)
[ 责编:邱晓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