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科研 > 发展

三措并举推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07-01 11:26:18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黄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劳动教育,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做了创造性的实践和发展,并作为我党的一个重要教育方针。自党中央提出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以来,各界对劳动教育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再出发。站在新的战略高度,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在高校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具体表现在:其一,劳动教育与高校立德树人工程相辅相成,塑造劳动精神、确定价值取向,培育学生德行养成,对形成积极向上校园基调和文化氛围至关重要。其二,劳动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得益彰,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意义重大,肩负着培养一代又一代矢志奋斗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作为育人的基地,结合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进一步发挥劳动教育在青年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性,直面劳动教育在高校落地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亟需跳出传统劳动教育的窠臼,从战略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入手,主动适应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需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加快构建专精特新的课程体系、创新打造学以致用的实践平台和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的运行机制,三措并举,推动高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构建专精特新的课程体系。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多样化,但课堂教学的核心定位不可动摇。因此,在高校劳动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快构建专精特新的课程体系。一要完善课程系统设置,明确劳动教育在五育并举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将劳动教育融合于学校综合教学中,通过将劳动教育基础课程纳入高校通识类课程,设置必修课学分,同时要重注打造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供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统筹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使高校教育内涵更加丰富、更加殷实。二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招募、聘用多元化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准确把握劳动教育内涵,既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理论指导,又能指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鼓励教师增强自身专业素质,增强理论研究深度,不断开发劳动教育系列课程,使劳动教育焕发应有的底色。三要创新教学方式,可将地域特色融入到劳动教育,聘请当地手工艺人或非遗传承人参与授课,带领学生参与到生产劳动中,增强课程趣味性,延伸劳动教育知识广度,激发学习热情。完善的第一课堂体系是劳动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指导劳动实践的先决条件,如此一来,既强化了劳动教育,完善了课程体系建设,又提升了教育实效,一举多得。

二是创新打造学以致用的实践平台。

  劳力劳心,亦知亦行。一要重视实践的主客体,高校学生作为接受劳动教育的主体,我们应充分尊重和了解他们劳动需求与愿望,有所分类有所侧重地进行安排和指导。而用人单位或实践平台作为劳动教育的客体,应当提供实践机会和创造良好环境,给予主体悉心指导,并根据实践效果及时调整实践计划。二要丰富实践内容,高校的劳动实践要区别于其他阶段,落脚于引导青年将劳动实践能力发挥到未来的工作岗位当中,除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内容的实践,还要让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内容纵向贯通,横向连接,服务社会发展建设。三要创新实践方式,各高校应结合学校性质和专业特色,分层分类,落细、落小、落实,依托学校校内外实践、实训平台,有导向的为学生参与劳动教育实践“搭桥铺路”,真正实现“走出去,请进来”相辅相成。可依托精准扶贫工作,或借助志愿服务活动、“三下乡”、“牵手乡村教育”等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的重要手段,带领青年学生走向四面八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参加劳动实践,使其实践能力不断增强,思想精神得到洗礼,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稳步提升。

三是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的运行机制。

  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研究部署,有效推进高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一要优化劳动教育顶层设计,规范的制度和管理办法是劳动教育在高校健康合理运行的保障和前提,高校要科学规划和制定大学生公共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学校党委应主动提高认识,注重劳动教育的学校新作为,形成劳动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二要组建“专班人员”牵头开展,在学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要联合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成立独立的“中心”或“指导委员会”,主抓劳动教育的各方面工作,从制度和组织上有效改善教和学脱节、学和用脱节现象。三要建立“劳动教育”评估考核机制,劳动教育作为一种综合实践育人的手段,也如同“智育”“体育”应进行效果评估,建立系统的综合评价和考核制度。要明晰评价内容和考核项目,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同时也要注重构建学生、学校、家长、社会多元评价体系。科学、系统、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还能督促教师及时反思,不断探寻劳动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

  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劳动教育永不过时,“以劳动托起中国梦”,践行初衷,让青年一代在劳动实践及未来的职业工作中“脚下有劲、手中有活、眼中有光、心里有爱、灵魂有趣”。

  (作者:黄霞,系成都体育学院团委书记,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讲师)[责编:孔繁鑫]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