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现代美学品格的时代提升
戏曲现代美学品格的时代提升
——评剧现代戏《革命家庭》观后随笔
王蕴明(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戏曲现代戏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百年生命旅程中,栉风沐雨,茁壮成长,硕果累累。在新时代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广大戏剧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满腔的激情和才智,催开了菊苑朵朵佳卉娇蕊。其中评剧《革命家庭》观后不禁令人产生一种“花开一枝别样红”的欣喜,又见生活化与戏曲化相交融、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编导演音舞美浑然一体的成功艺术实践,看到戏曲美学品格的时代提升。
就题材的选择、开掘与主旨凝练而言,在琳琅满目的红色戏剧舞台上,我们习惯于或是泼墨大浪淘沙,群英竞雄,或是彩笔豪杰披荆斩棘。而评剧《革命家庭》,以序幕和尾声两张全家福的合影为表征,紧紧将家庭与革命交融在一起,二者相依同生共命。妙龄少女方承出嫁之时,正是丈夫江梅清决定投身革命之日,一个革命家庭由此诞生。父母子女一家五口相继献身革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血雨腥风,满门忠烈,一家重获新生。
这是一部当代人自传体的回忆录,事件的叙说和场面的铺设,自然是当下与过往时空的交替进行。在以往的诸多作品中,我们时常看到由于背景、人物、叙事、抒情的列章各表,给人一种间隔疏离感。该剧紧扣亲情之爱的题旨立意,以主人公方承沉浸于革命中的夫妻情、儿女情、同志情贯穿全剧始终,情节的延宕,场面的铺设,始终在方承情感的沉浮升腾中演绎。
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历史场面,展现在方承的深情回忆之中,直到时光闪回到1949年万众欢庆上海解放,才在女儿江小雯和已成长为青年军官的小儿子江念清的呼唤中重回到喜悦幸福的当下时空。在这里,主人公的情感、理想、品格、精神像一条红线联结着舞台上的场面和事件,或者说,这些具象的戏剧场面是体现传达主人公情操精神的艺术载体。如此章法,一是可强化艺术的穿透力,更易引领观众与主人公情感世界的共振,二是我们今天回溯重述前辈的革命业绩,是要传承弘扬他们的情操、品格、理想、精神,开创新的伟业,完成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无疑,这是一种趋势应时的审美思维与实践。同时在这种叙事与抒情的交替递进中,导演又十分注重场面的冷热相济、静动相宜、群像与主人公的辩证应接。如序幕,在众人欢庆上海解放的热烈情景下突转方承一人的深情回忆;二场,在乡民“打土豪分田地”、众姐妹“剪革命头”的热闹场面中,江梅清温柔细心地为方承剪发,均收获了瀑下深潭、众星捧月般诗化意境之审美愉悦。
发迹于民间“莲花落”的评剧,百年来吸吮着现代文化滋养,学习并借鉴梆子、京剧、话剧的艺术经验,逐步成长为全国性的大剧种,众多老辈艺术家为此奉献了宝贵的经验,立下了不朽的艺术伟业。然而其中许多创作还处于写实和话剧加唱的表现形态中。作为新生代评剧艺术领军人的曾昭娟,四十年来,从她创演的几部优秀剧目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她凭借先天的俊美扮相、脆亮嗓音,勤学苦练,在勠力创新中提升评剧艺术美学品格的执着寻求。从过往的人物的塑造中,我们可以看到曾昭娟善于化用戏曲各类行当程式演绎古今不同人物性格的表演才艺。她原宗花派(淑兰),又依托天赋脆亮甜美的好嗓子,根据剧中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不露痕迹地吸纳姊妹艺术的音乐元素,融会贯通,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强弱舒疾,挥洒自如,形成了刚柔相济、清醇素雅、气韵浑成、俏丽灵动的演唱风格。看曾昭娟在《革命家庭》中塑造的方承,从人物的形神声情、动静喜怒,在温馨清健的现代生活行止中所沁透着淡雅醇厚的古雅风韵,可见其表演艺术几臻炉火纯青。看她的举手投足,步行境移,既灵动自然,又规范精致,无毛糙,不板滞,无论是娇羞的新娘、慈祥的贤妻良母,还是阔气的富商太太,都允当得体,充盈着古典神韵的现代美。她的演唱柔情缠绵(如新婚时)而不嗲不俗,激愤奔发(如丈夫牺牲时与儿子在狱中时)而不声嘶。高低强弱、张弛缓急、音色音质、声腔气息把控得精当细腻,游刃有余,听来悦耳动心。而全剧中最见功力的是方承的性格发展、情感跌宕、当下与过往时空的瞬间转换,这对演员的演艺才智是极大的考验。
就是在时空情景瞬间转换中展现出人物突变的心态神貌,一个闪烁着独异辉光传略式剧像的艺术范型矗立在观众面前,让我们再次领略了曾昭娟引领评剧舞台新一代风骚的学养才情和艺术造诣,看到了戏曲现代戏美学品格的时代提升。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6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