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的战疫书写
中华民族历史上历经磨难,但从未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新时代中华民族遭遇的一次重大考验,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当前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战疫过程是彰显中国制度优势的过程,也是彰显中国精神力量的过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舍己为人、勇于奉献,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大国担当、命运与共等伟大精神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生动诠释了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磅礴力量。
云南省援鄂医疗队700余名医护人员乘坐包机抵达昆明长水机场。新华社发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单是医疗卫生部门的事情,而是一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各地方、各部门、各领域都动员和组织起来,以不同方式投入这场战斗、贡献自身力量,体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合力的形成,首先来自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疫情发展态势和疫情防控进展,多次召开会议进行战略部署,多次作出指示进行具体安排,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正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各地方、各部门、各领域各司其职,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汇聚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疫情防控做到了全国一盘棋,无论湖北还是其他省市自治区,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无论地方还是军队,都做到了统一部署、统一行动,使疫情防控有序推进。疫情防控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党政军民齐参与,各方力量齐动员。集中力量办大事要求集中使用有限资源,这次疫情防控物资实行全国统一调度,确保把救治资源和防护资源集中到抗击疫情第一线,优先满足一线医务人员和救治病人需要,并集中优势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救治患者,提高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救治水平。集中力量办大事,赢得了疫情防控的高效率,为疫情防控争取了时间。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合力形成的制度支撑。
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当民族面临危机之时,爱国主义精神集中迸发出来,成为化危为机的精神力量。同时,集体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深受集体主义熏陶的中国人民,在国家面临灾难之时,能够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使个人利益服从国家、集体利益,自觉为国家分忧、为民族担责。抗击疫情过程中所体现的团结精神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释放,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涵养,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合力形成的文化底蕴。
舍己为人、勇于奉献
抗击疫情不见战火硝烟,却有生死考验。新冠肺炎传染性强,稍有不慎就有被感染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面对风险、面对威胁,医务人员、党员干部、广大志愿者和各界群众没有畏惧和退缩,而是义无反顾冲到疫情防控最前线,彰显了舍己为人、敢于担当的奉献精神。
医务人员需要面对患者、接触患者,与患者沟通交流,是最有可能被感染的群体,正是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激励他们坚守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不仅担负本地患者的救治任务,还担负起对口支援湖北的任务。在与疫情的战斗中,全国超过4万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规模之大、力量之强,前所未有。从医疗机构接到指令到医疗队组建完成,一般不超过两个小时;从医疗队集结到抵达武汉,一般不超过24小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世所罕见。在疫情防控最艰难的时候,医疗防护用品极度短缺。为了节省防疫物资,医务人员尽量不喝水,不吃饭,减少上卫生间的次数,不断突破自我的生理极限;面对自身随时被感染的威胁,面对患者病情随时可能恶化的风险,医护人员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生理、心理上的挑战,体现了广大医务人员舍己为人、敢于担当的伟大精神。
党员干部是联防联控的中坚力量,在深入一线的工作中,同样面临被感染的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各级党组织担负疫情防控的领导责任,是党中央疫情防控方针政策落地落细的责任主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担负疫情防控的责任,为遏制疫情向基层扩散蔓延,各地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成为联防联控的重要力量。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党员干部舍己为人、勇于奉献的精神品格。
志愿者也是抗击疫情的“逆行者”。“封城”之后的武汉,志愿者在城市正常运转、居民基本生活保障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医务人员往返住地和医院之间的交通,不少是由志愿者协助的。全国各地联防联控过程中,也有志愿者的身影。广大人民群众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做到令行禁止,不聚会、不扎堆、不串门,改变以往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尽量降低疫情扩散的风险,担负起作为国民应尽的责任,同样是一种担当和奉献。
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尊重科学”“科学防控”,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人文理性精神,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国家制度的价值取向,国家制度将保障人民权益、实现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人的所有权利中,生命权是第一位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无法挽回。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围绕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而采取的系列举措,体现的是对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尊重和敬畏。治疗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现成的治疗方案,通过不同治疗方案的尝试,千方百计拯救每一位重症患者,彰显了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不仅体现在对患者的关心,而且体现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全体人民生活的关心。尽管疫情给交通、生产带来了不少困难,但有关部门设法保证疫区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尽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生活需求;高度重视对医务人员的保护、关心、爱护,从经济上、生活上、精神上提供支持保障;各地采取有力措施,帮助解决医护人员家属生活的困难;切实做好兜底保障工作,解决疫情防控期间部分群众面临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满足特殊困难人员基本照料服务需求。这些举措生动诠释了以人为本的价值旨归,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文精神。
疫情防控决策、患者医疗救治都离不开科学,这次疫情防控彰显了科学的价值和力量。一方面,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依法防控、联防联控,切断传染源,等等,都是依据疫情发展态势作出的科学决策。另一方面,科技部等多部门组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技攻关组,争分夺秒进行科技攻关,以研究成果、研究结论支撑疫情防控。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可诊、可治、可防三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和进展。已有多个检测产品获批并应用于临床,整体检测水平显著提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并正在推动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等先进技术用于治疗研究;新冠病毒疫苗正按五条技术路线加快研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疫情防控中得到广泛应用。此外,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到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政策,尽可能减少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尊重科学防控疫情、依靠科学战胜疫情,是理性人文精神的深刻彰显。
大国担当、命运与共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员流动加快,一旦疫情发生就会超出国家范围,波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国不仅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展现了世界大国的国际担当,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一方面,中国尽最大可能切断传染源,遏制疫情向外输出和扩散,对国际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良好沟通合作,及时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10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诊疗方案等多份技术文件,与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通过专家研讨、远程会议等方式开展技术交流,及时分享中国有关病毒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疗等方面的经验和方案。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考察中国后指出,“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尽管世界各国国情不同,治理体系存在较大差异,但疫情防控有共同的技术要求,中国的经验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疫情防控争取了时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未来提出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响应和认可。病毒没有国界之分,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共同应对。当中国疫情防控最困难、医用物资最短缺的时候,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给中国以口罩、防护服等医用物资的援助,并在舆论上、道义上给予中国支持。当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世界其他国家疫情开始扩散时,我国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世界其他国家抗击疫情。比如,向伊朗派出一个由4名疾控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支持伊朗抗击疫情;向日方捐赠一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以支持其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抗击疫情的国际合作,体现了人类命运与共的信念,向国际社会阐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和意义。
实践是精神形成的沃土,灾难是精神升华的契机。抗击疫情催生的精神形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作支撑,我们就没有迈不过的坎、闯不过的关,抗击疫情体现出的这些伟大精神,将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力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