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教育 > 重点推荐

见人见史见精神——评湘剧《夫人如见》

时间:2023-09-13 11:02:02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刘才华

  湘剧《夫人如见》塑造了清末民初时期的独特女性形象——李闰。长期以来,作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为人们所熟知,也是文艺作品浓墨重彩书写的对象,而他的夫人李闰则鲜为人知。李闰是中国妇女会的理事,曾倡导女子天足运动、兴办浏阳女学、收养弃婴,开风气之先。

见人见史见精神——评湘剧《夫人如见》

《夫人如见》剧照 孙波辉摄

  全剧以李闰的心灵成长作为主线,在其成长经历中,不仅有自发与觉醒,也有混沌与沉沦,这无疑丰富了这位有血性、有柔情的湖湘女性的形象。她的沉沦与成长是相伴随的。如果说谭嗣同是李闰精神的引路人,公爹谭继洵则是李闰心灵之路的解题人,谭继洵在自己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际劝慰李闰,解开了李闰的心结。在与谭继洵思想交锋的过程中,李闰赫然发现这个封建大家长心中的悲痛与隐忍,他背负了无法言说的痛苦,悲情中透露着无奈和心酸。精神之结解开的李闰在谭继洵弥留之际答应了托孤、托家、托愿三重请求,“今日谋强国者,天下匹夫匹妇皆有责焉”。

  剧中对于公爹谭继洵的刻画,没有封建家长的刻板印象,没有晚清大员的执拗、顽固、偏激。某种程度上来说,谭继洵能够放下尊严勉励儿媳,能够预见谭嗣同的未来价值,是极为难得的。见李闰则见谭家,又可窥见那一时期的湖湘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催生了近代湖湘革命的种子。

  李闰倡导天足运动、兴办女学、收养弃婴,开风气之先,一切都受到谭嗣同精神感召,都有踪迹可寻。女性命运一直是编剧罗怀臻作品的聚焦点,从越剧《西施归越》的西施投江,到川剧《李亚仙》的刺目劝学,罗怀臻都将现代意识注入这些历史中的果敢女性的生命历程中。

  这部剧中,没有神化的英雄,更没有只见道德标杆不见活人气息的守节遗孀。谭嗣同祠堂落成,剧作在此时设置了时空穿越的桥段,二人跨越生死再度重逢,令人动容。此时,李闰垂垂老矣,谭嗣同风采依旧,李闰羡慕他的风采依然,而李闰也成了谭嗣同羡慕的人,因为她在谭嗣同思想的引领下,做了他未竟之事,她是一个真正的实干者。

  在祠堂内,在谭嗣同“夫人哭吧”的柔声中,剧作通过李闰的“十哭”来达到情感的最高潮。“十哭”是编剧技法,更表现了李闰最为柔软的一面。女性的坚韧、隐忍、娇柔、可爱,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一一道来。在谭嗣同循循善诱的引导下,李闰发现夫妻间精神上的和谐。这里浓烈的情感正映照了谭嗣同死后李闰将自己的字号改为“臾生”的行为,表明她含悲忍辱暂且苟活之意,体现二人对于情感的坚定与守望。

  在剧末的“与君相逢横水”章节,舞台上的李闰通过一袭红色套装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转变。置办这身现代套装的时候,年轻的李闰的内心还是一位传统女性,“不好意思”接受新式的服饰,而在年老时穿这件衣服则显示出她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服饰与心灵之间形成了互文关系,一袭现代红衣套装的李闰,成了现代女性。这与开场时的传统服饰形成对比,李闰终于成长为“走到台前”的现代新女性。

  《夫人如见》舞台美学简洁空灵,表现了剧目中“虚与实、生与死、真与幻”的关系,也与剧中推动情节发展的“信”这一重要媒介相映成趣。在舞台上,刀斧手与剪影共同作用,勾勒出谭嗣同被砍头与王朝的消亡,可在此基础上增加更为明晰的表达语汇,增加剧作的形式感。

  此外,谭嗣同死后李闰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展现丧夫后的癫狂,以此来渲染一个女子的心灵悲痛,这种癫狂本身是极具震撼力的,但是在人物塑造中美感有所欠缺,需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处理疯癫的表象与形态,使其更具美感。这部作品的美学追求是现代的,但它同时也是属于湘剧的,可以在现代手法的基础上兼容戏曲的身段之美,使内容与形式达到更好的呼应。

  纵观湘剧《夫人如见》,我们可以看到主创团队的现代品格、美学探索与变革剧场的追求,这是时代进程中戏曲创作者所需要的重要品质。期待湘剧在未来赢得更多的青年观众群体,彰显湘剧的艺术新高度。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13日 16版)

[ 责编:孙宗鹤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