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魔都|人文温度不断攀升 文化企业缘何青睐上海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2月14日电(记者许晓青 王婧媛)从“破圈”到“跨屏”,热门视频网站哔哩哔哩将再度推出跨年晚会;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正在全国巡演,观众追捧,一票难求;线上线下联动为贝多芬庆祝“250岁”生日,现象级艺术“接力”引来网友好评。年终岁尾,上海文化市场一派繁荣……
“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即将开启之际,上海于14日表彰文化企业十强和文化企业十佳,以及文化企业十大年度人物、十大创新人物、十大特色活动。获奖名单中既有奋楫争先、迈出深化改革步伐的国有大型文化企业,也有勇于探索数字化、智能化、文旅融合的创新型企业,还有一些代表文化消费新业态的高增长企业。
红色文化沉浸式熏染,文化企业力求守正创新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和信念永存。”
每当巨幕落下,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终场诗句映现,令观众眼眶湿润。
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马晨骋说,改编自同名电影的舞剧,由集团旗下上海歌舞团主创团队扎根基层、反复打磨。文艺工作者重访历史地标,从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演员通过一举手、一投足精心刻画角色,再融合新颖的视觉效果,最终实现了守正创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这部舞剧的出品方与全国众多文化企业一样,面临疫情防控与舞台演出难以兼顾的“大考”。防疫期间,舞蹈演员们通过互联网与观众交流,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出品方和演出团队严格按规定逐步复工,而今顺利进入巡演阶段。
不仅是一部《永不消逝的电波》,从《战上海》到《大上海》,从《这就是中国》到《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如果将视角从文艺舞台转向专业出版领域,入选第三届“上海文化企业十强”的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吃透红色文化,并创新出版了一批高品质、重量级图书。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民营文化企业“深耕”于此,亦受到熏染。2020年7月1日,电影《1921》在中共一大会址前开机,阅文集团、腾讯影业等作为出品方全力推动拍摄进程。相关出品方表示,这是对上海红色文化的由衷致敬和献礼。
“面子”“里子”都精致,文化企业崇尚技术“顶流”
文化企业不仅是业务外观上“好看、好玩”,科技赋能文化才是上海文化企业茁壮成长的一条秘诀。按上海方言说,是“面子、里子都挺括”,从内而外都精致。
今天,当人们在全国各地参观博物馆、纪念馆,为三维建模的沉浸式参观体验惊叹时,为城市规划馆内生动逼真的模型效果鼓掌叫好时,鲜为人知的“幕后英雄”之一可能就是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语筑作为A股主板上市公司,是中国数字科技应用领域、数字展示与体验行业的龙头企业。2020年上半年,尽管面临疫情挑战,这家企业营收逆势飘红,同比增长4.5%。风语筑还与多家企业组成联合体,中标迪拜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科技”将始终成为推动企业不断向前探索的关键动力。
在数字化、智能化领域,上海不仅有风语筑、哔哩哔哩、幻维数码、盛趣信息技术、喜马拉雅等行业龙头,还有借助数字化探索文化消费新业态的“得物App”“小红书”等。“互联网+”的业态对技术、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这也让更多文化企业青睐上海,在此生根、开花、结果。
东西南北近悦远来,在“双循环”中凝聚文化力量
“我们选择在上海安家,我们努力为‘海派出版’策划更多精品力作。”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华楠14日在颁奖座谈会上说。
近年来,读客文化不仅在海外文学作品引进中国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同时也策划出版当代现实主义力作《大江东去》等。华楠认为,这是民营出版机构的社会责任,企业扎根上海,也要将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热爱融入精品力作的出版策划中去。
同样,博纳文化传媒、宝库文化、完美世界等企业品牌,近年来在上海不断出新出彩,可谓东西南北近悦远来。一些企业在上海的文化土壤中已收获了丰硕成果。
2019年夏,完美世界携手海外合作方在上海黄浦江畔成功举办第九届DOTA2国际邀请赛,推动上海加速迈向“全球电竞之都”。完美世界征奇(上海)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萧泓说,企业的发展,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近年来,上海以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为目标,上海在夯实经济发展的高度、科技创新的力度的同时,不断滋养人文情怀、提升城市“温度”,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上海向改革要活力,连续打出组合拳。2017年底,上海出台《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上海文创50条”),通过50条具体措施,为进入新时代的人文之城建设“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又迅速行动,市委宣传部于2月中旬推出若干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服务文化企业在疫情防控中平稳健康发展,为中小微企业纾困。据了解,目前上海文化企业整体复苏态势向上向好。
展望未来,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飞宇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已成为全球艺博会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站,2021年乃至更远的将来,在防控疫情的同时,上海西岸将加速推动“双循环”下的国际艺术品展览及贸易。
多名获奖企业家还表示,聚焦“引进来”和“走出去”,上海文化企业在国际版权贸易中将更有作为。(本文摄影:新华社记者任珑、刘颖;部分为受访机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