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中国行丨宁波:三江汇甬话清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通讯员 李振兴 陈科报道东海之滨,三江汇聚一座城——宁波。
因水而美,因海而兴,宁波自古以来便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海上丝绸之路的风帆在这里起航,明清浙东学术思想和近代“宁波帮”人文精神在这里传承,宁波也因此赢得了“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美誉。
行走在宁波城里的古街小巷,在一座座青砖黛瓦的明清老宅中驻足,细数着王阳明、范钦、黄宗羲、张苍水、张人亚等一个个传奇的名字,空气弥漫着缕缕书香,那便是这座城的味道。
知行合一致良知
浙东余姚,姚江两岸,历来人杰地灵,名门集聚,一幅“东南最名邑,烟水万人家”的盛景图在此展开。
宋室南渡期间,中原三槐王氏后裔纷至江南,其中有数支辗转迁居姚江之畔,姚江王氏由此发端。自明代以来,这个家族名儒辈出,先后有6人被明清正史立传。姚江两岸也因这个家族的崛起从此“学风沾被全国及海东”。
究竟是怎样的神奇,让这个家族在短短的两百年间声名鹊起,并从此名扬天下?行走在余姚,一起追寻族中典范王阳明的成长足迹,答案或许就在那里。
10月31日,王阳明诞辰纪念日,在余姚,阳明心市集步行街正式开市。一时姚江畔水光潋滟,古街上人头攒动,只为追寻先贤足迹而来。
离古街不到一公里,便是王阳明故居瑞云楼。但它却不是王阳明营造的,甚至也不是王阳明的父亲——成化年间的状元王华营造的,而是由王阳明的祖父租赁而来。王阳明无暇也无心置办房产,为国为民,终其一世,他只有两袖清风。
走进故居,正堂上方抬头可见“吾心光明”四字,既包含着王阳明“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的心学悟道,也体现了他临终“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最后独白,更是对他毕其一生追求真理、心治家国的真实写照。
在这里,王阳明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在祖父王伦、父亲王华的教育影响下,加之余姚历来崇文崇德的传统,王阳明从小便确立了以“读书做圣人”为“人生第一等事”的志向。这为他此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方向。
数百年间,瑞云楼经过风,经过雨,甚至经过一时的冷落,但是,它与王阳明浑然一体的堂正之气,却依旧长存。如今的瑞云楼内,增设了至善堂、传习苑,集中展示这个家族的传统家规。其中,至善堂内王阳明写给长子的家书《示宪儿》尤为引人瞩目:“勤读书、学谦恭、循礼义、毋贪利……”三句成教,语重心长地告诫子女怎么去做人,如何做个好人,字里行间融入自己从小接受“蒙以养正”教育的点点滴滴。
后来,王氏后人秉承了王阳明的训子家规理念,形成了以“三字十二条”为代表的姚江王氏族箴,成为这个家族安身立命的旨要与规范。如今,这里开辟了清廉讲堂,王氏家族门风正直、为官清廉的历史故事,在这里一一娓娓道来。
知行合一致良知,明德亲民止至善,在王阳明看来,小至族箴家规,大至治国、理政,其核心理念并无二致。这已不仅仅是一代名儒对一个家族的贡献那么简单了。王阳明在治理南赣期间,推行《南赣乡约》,开启了当地以道德教化实现乡村治理的先河。在家则遵孝悌之义,循礼仪之规,扬文明之风;在乡则相助相恤、劝善戒恶、讲信修睦、息讼罢争,这些乡约民规与姚江王氏倡导的家训家规如出一辙。
王阳明故居正对面有座龙泉山,山色秀美,绿树成荫。他在龙泉山上的中天阁曾多次讲学,并悬挂校训《书中天阁勉诸生》于堂前,告诫弟子们要虚心逊志,涵养心性,远离物欲横流。
龙泉山顶有“祭忠台”,是为明代翰林侍讲刘球而设。王阳明在听说刘球因直谏宦官而惨遭迫害后,登顶遥祭,写下了“祭忠台”三字。在那个宦官专权的年代,王阳明写下这几个字,要付出多大的勇气。
尽管时光可以流逝,但是,百姓却不会忘记每一位具有官德的人。在余姚,王阳明故居、王阳明讲学处、阳明街道、阳明路、阳明公园、阳明小学、阳明中学,当地后人为之纪念的场所随处可觅;以王阳明廉政思想、家教家规理念、社会教育思想为重点的学术研究和探索也在当地方兴未艾;在宁波,则将“知行合一”理念和“知难而进”“知书达礼”“知恩图报”一道,凝练成宁波的城市精神。一个家族规范引出的为人处世之道能上升到社会教育的高度,这是王氏家训的思想魅力,更见证了王阳明“吾心光明”的耀眼光芒。
峥嵘一阁留天壤
宁波城的中心,静静地卧着一湾月湖。湖西数百米,有一片飞檐参差、楼阁雅洁的建筑群,在绿荫茂林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幽雅静谧,这便是闻名中外的天一阁——我国现存历史最久、亚洲第一的私家藏书楼。
天一阁风雨450余载而名扬四海,不得不归功于其创始人范钦。
走进天一阁景区西门,迎面便是范钦铜像,持书端坐于参天古木之间,一身浩然正气。
范氏故居旁的东明草堂,是范钦最早藏书的地方。一尊巨大的上古神兽“獬豸”壁刻映入眼帘,传说獬豸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范钦曾任明嘉靖朝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负责考核官员政绩、监察官场风纪,当时他官袍上的图案就是獬豸。
范钦一生清正廉洁,曾因揭发国戚武定侯郭勋私冒数十万官钱被廷杖下狱。为官三十年,不管在随州这样的小地方做父母官,还是巡抚东南四省领兵抗倭,他都恪尽职守,但最终还是因为太过刚正而被排挤出官场。在他随州知州离任那天,所带的仅“文书衣物,数箧而已”。
范钦致仕返乡后,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建天一阁藏书楼。他两袖清风,无力购置时人所热捧的宋元刻本,于是另辟蹊径,专门搜集别人所不看重的“下邑陋志”“三式之书”和时人文集。几百年之后,这些藏书却大放异彩,成为存世文献的瑰宝。
天一阁能够保存至今,和范钦的家风家训密切相关。弥留之际,范钦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一楼七万余卷的古籍。“书不可分”,嗜书如命的他为天一阁立下规矩。长子大冲继承了父亲的心血,为了防止藏书流散,他为范氏子孙制定了严格的族规,概而言之,就是八个字:代不分书、书不出阁。
就这样,保护藏书成了范氏族人的共同信仰。在后来近四百年的漫长岁月中,明清易代的离乱、太平天国的动荡、清末鼎革的变幻,哪怕再艰难困苦,范氏族人从未有过卖书换米的念头。
天一阁藏书楼内,阁藏插架森森,珍本灿若星汉。30万卷古籍中,有不少馆藏珍品成为研究历代廉律清规的重要依据。镇馆之宝明抄本《天圣令》,是目前唐宋时期唯一一部存世的法律文本。它的存在为后人研究中国传统律令提供了珍贵的样本。
“松罅尚闻舂药杵,柳荫深护读书堂。”这副对联悬挂在范氏余屋东廊,形象诠释了范氏家族耕读传家的情怀。这份情怀,从范钦对大量家谱的收集中清晰可见。天一阁现存家谱四百余种,多为宁波当地的名门望族所修,其中的家规家训总少不了崇廉拒腐的为官准则。
如清代史学家全祖望家族《鄞县桓溪全氏宗谱》中记载:“子孙学成出仕,务宜守法奉公,勤以莅政,慈以恤民。除俸给外,一毫不取。”
又如“世界船王”包玉刚家族的《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中记载:“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左图右史,书卷气盈袖;湖光山色,清廉风拂面。正是这些家规对族中为官者清廉自守的倡导,才带动了甬上望族的兴盛不衰。
从天一阁南门而出来,行走在月湖畔,绿荫与古巷连绵,旧宅与高楼交错。黄宗羲与全祖望,都曾从这里先后登上了天一阁,并在月湖畔归隐讲学。新中国成立后,宁波的藏书家、海外的“宁波帮”纷纷回报乡梓,主动捐书资助,为重振天一阁倾其所藏。这一阁一湖,成为甬上文化的根。
赤胆忠心护党章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时,曾就保存下早期《共产党宣言》的人提出询问‘他后来怎么样了?’总书记提到的这个人就是张人亚……”宁波北仑区的九峰山长山岗上,清廉北仑的宣讲员正向游客讲述革命先驱张人亚的故事。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危急关头,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秘书处内部交通科科长的张人亚,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如何隐蔽自保,而是党的文件和马克思主义书刊的安危。
舍不得烧掉资料,可上海又没有地方放置。思来想去,他决定将这些文件书报,冒险从上海秘密带到宁波镇海乡下去。
1927年冬,许久没回乡的张人亚,匆匆推开家门。父亲张爵谦没想到,儿子带回的是妥善保管一批文件和书刊的秘密任务。东西交给父亲后,张人亚悄悄返回上海。
怎样才能确保安全?几番忖度,张爵谦编了个“不肖儿在外亡故”的故事,为张人亚和他早逝的妻子顾玉娥在家附近修了一座合葬墓穴。墓碑上刻“泉张公墓”——谨慎的张爵谦甚至没有将儿子的全名刻于碑上。张人亚那一侧是空棺,从上海带回来的党的珍贵资料,就藏在里面。
五年,十年,二十年……老父亲苦守着秘密,等着儿子回来。但那日匆匆一别,张人亚就再没回来过。
新中国成立了,张人亚仍没有出现。张爵谦进入耄耋之年,他心想,“共产党托我藏的东西,一定要还给共产党”。便将衣冠冢内的文件资料取出,嘱托三子张静茂上交党组织。
这批珍贵文献,其中就包括《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中共二大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等。
张人亚的命运如何?他离开家乡后,于1931年12月赴江西瑞金继续革命工作,次年12月因劳累过度在苏区病逝,年仅35岁。
历史没有忘记张人亚。如今,张人亚故居被建设成为清廉教育基地,设立了党章学堂,每年有近10万名党员干部到这里接受初心教育。一本本泛黄的遗物文献,一段段历经沧桑的事迹片段,诉说着他传奇的一生。
近年来,宁波市委把清廉文化建设作为全市党的建设和文化强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大力挖掘各类清廉资源,积极探索讲好清廉故事、展现清廉魅力、弘扬清廉价值、建设清廉阵地,形成独具宁波特色的清廉文化品牌。
清廉文化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关键要在融入上做文章,将清廉文化融入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市纪委监委在全域范围内推出“清廉宁波·你我同行”系列活动,每2个月推出一场不同主题的“走进”活动,推动清廉建设走进机关、村居、企业、医院等各个领域,不断扩大清廉建设的群众参与度;开展“寻家风、展家风、学家风、传家风”等系列活动,让好家风深深植入群众生活之中;发挥名人名师名医名匠的社会效应,寻找一线教师、医生、港口工人、公交车司机和民营企业家等优秀代表,作为全市首批清廉代言人,录制“整点报时”公益广告。
让清廉文化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需要全媒体宣传,让百姓喜闻乐见。宁波采取VR虚拟技术、微电影、漫画、音频等多种形式,创新传播内容,丰富传播手段,让清廉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市纪委监委将120个市县镇村四级清廉文化点连点成线,发布了首张全域清廉云地图,形成以革命教育、警示教育、基层实践和清风传承等基地为特色的四条“廉脉”,只要打开清廉宁波网站、微信公众号,或者扫二维码,即可在线游览或预约参观。
各县市纪委监委立足当地特色资源,通过开拍《港湾》清廉微电影,上演姚剧《王阳明》,排演真实案例改编的舞台情景剧,开播“清廉家风”故事会,推进医院“四清阵地”建设,推行清廉之旅现场教学等形式,实现上下联动,让廉洁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风雨天一阁,甬上多才俊。古往今来,三江汇聚起清廉的力量,在传承与发展中熠熠生辉。
(李振兴 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