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力·非遗影像公开课︱朱小和与四季生产调
编者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和独特魅力的直观展现,非遗源自生活,发端民间,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影像的记录让非遗的表达方式骤然鲜活。
“审美力,是一个人是核心竞争力”。新华网文化频道联合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共同推出【审美力·非遗影像公开课】之《他们鉴证了文明》系列云端课程。课程创新性地采用“纪录片+公开课”的形态,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优秀成果中精选20部非遗纪录片,邀请11位非遗专家实时解读纪录片,以“陪同观看、伴随讲解”为理念,从学术角度对影片中所涉及的非遗知识和传承故事进行点评讲解,使观众在欣赏纪录片的同时,更深一层地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领和内涵,更进一步领会非遗保护的精神和意义,让观众能够在光影中,看懂非遗。
《审美力·非遗影像公开课》第三期“朱小和—四季生产调”,是2015年支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在验收中被评为优秀成果,并入选“年华易老,技·忆永存——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
朱小和
传承人简介:
朱小和(1940—),男,哈尼族,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攀枝花乡硐蒲村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四季生产调代表性传承人。生长在哈尼莫批世家的朱小和,从记事起就跟随祖父出入演唱场所,并很快精熟了哈尼族主要的古典诗歌。他的演唱吐字清晰、唱腔圆润,富有强烈的感染力,成为名满元阳、红河、绿春、金平等县的著名歌手。1995年,朱小和荣获第二届云南文学艺术创作奖一等奖。2002年,被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云南省民族音乐师”。2006年,被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 “从事文艺工作五十周年以上艺术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