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教育 > 学术课题

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经济学学术体系

时间:2020-11-11 09:48:16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金华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 李金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并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庞大系统,涵盖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囊括诸多学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需要长时期不断努力。中国特色经济学学术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项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这一体系是当代经济学理论研究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首先,要加强中国特色经济学重要概念、范畴的研究,促成中国特色经济学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概念、范畴是构建学术体系的基石。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是人类自我认知意识的表达,是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构成元素。范畴则是最一般的概念,是人类思维积淀和内化的成果,反映客观现实的基本性质和规律性。中国特色经济学学术体系应该有特定的经济学概念、特定的经济学范畴和特定的经济学表述。在中国经济实践活动和经济理论形成发展过程中,诞生过众多的经济学概念和范畴,如全民所有制、股份合作制、政社合一、公私合营、企业自主权、经济核算制、价格双轨制、按劳分配、农业合作化、供给制、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等,所有这些都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术语,是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和范畴。要加强对这些概念、范畴的界定,强化对其内涵的淬炼,厘清这些概念范畴的边界,阐释这些概念范畴的精髓,赋予这些概念范畴精准明晰的含义。要注重这些概念范畴表述中的民族性、继承性和时代性,注重其与西方经济学一般概念范畴的区别与联系,强化其应用环境和应用条件的论述,促成这些概念范畴系统化、专业化,并以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学术体系的范式。

  其次,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经济学思想的辨析思考,丰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思想体系。中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时期以及不同的发展背景下,出现过多种经济学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观点都程度不同地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经济。在近代,龚自珍为解决流民和土地问题提出过农宗论,主张在农村中建立宗法制度,以此来组织农业生产,解决土地占有问题;王鎏提出过行钞方法,认为要解决财政经济问题可大量发行货币;王茂荫分析过纸币和不足值铸币的区别,认为纸币是价值符号,自身是“虚”的,是没有价值的,国家可以任意规定铸币的名义价,却不能任意提高货币的购买力,人们不能改变货币的名义价值,但人们可以变动商品的价格,从而保持货币的实际价值不发生变化。严复借助亚当·斯密的观点,宣扬经济自由主义,认为只有自由放任,社会经济才能发展,国家才能振兴。显然,在中国近现代是不乏经济学思想和经济学主张的,这些思想和观点受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但更多、更大的影响来自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来自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具体经济问题。这些思想观点的重要内核就是发展经济、强国富民、轻徭薄赋、重本抑末、变法改革、大同社会。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学术体系,必须从中国传统的经济学思想观点中汲取营养。要挖掘整理既有的中国经济学思想观点,借鉴、吸收中国传统经济学思想观点,推动经济学思想形成学说,进而形成完整的经济学思想体系和系统的经济学学科。

  最后,要加强对中国经济实践的凝练总结,创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活动,为经济理论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19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过五口通商、自由贸易,60年代至90年代出现过洋务运动。民国时期,中国出现过在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等。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经历过土地改革、工业化建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等。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过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进入21世纪后,中国实施过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进行过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行可持续发展、实行包容性经济增长,开展精准扶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制造强国等。中国的经济实践催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说,推动了中国特色经济理论的形成。在新中国70余年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企业所有制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商品流通理论、收入分配消费理论、价格理论、经济发展战略理论、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理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对外开放理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理论、农业现代理论等。这些理论源自中国经济实践,在实践中形成,在论争中发展,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这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学术体系必不可少的元素。应根据中国经济实践的活动轨迹,总结发现经济学规律,创立形成经济学原理,提炼确立经济学准则,促成对中国经济实践活动的认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推动中国特色的经济实践升华为经济学学说,创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概念、范畴是构建经济学学术体系的基本要素,没有特定含义的经济学概念和范畴就无法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学术体系的大厦。经济学思想是经济学说、经济学定理、经济学法则的本源,来自生动鲜活的经济实践,贯穿人类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在漫长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学思想是零散的、琐碎的,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深化、提高,并系统化、条理化,才能演化为经济学说,升华为经济理论。人类社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历史环境会面临不同的稀缺性选择问题,这种稀缺性选择行为成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理论有着自身的逻辑,但这种逻辑来自经济实践逻辑。经济学发展史表明,经济的实践活动一直引导着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因此,经济学理论也是为经济实践准备的,是为经济实践服务的。

  一切经济思想、经济学说都是产生于特定时期、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问题,都带有时代的烙印。西方经济学如此,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也是如此。因此,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学术体系,重要的是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经济学概念范畴、经济学思想、经济实践活动的整理发掘,借鉴吸收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学思想、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更要继承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经济学思想。要在中国的经济实践中追本溯源,寻找真理,要集聚智慧、开展思辨、创立学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学术体系,为辉煌的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