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类节目助推文物热
《国家宝藏》第三季剧照 出品方供图
《国家宝藏》第三季剧照 出品方供图
2月17日,《国家宝藏》第三季迎来收官,九大博物馆馆长与观众一起回味国宝留下的精彩故事,并推介九件国宝。节目在豆瓣评分9.5,微博热搜累计超40个,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超100亿,让博物馆再次成为热点。
近年来,《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博类节目受到观众欢迎,拉近了历史文化遗产和观众的距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切地“活”在当下。
视角独特,让观众感受传统文化的“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中华文明为世界贡献了什么?”《国家宝藏》第三季提出的这个问题,由观众和九个历史文化遗产一起“解题”。从博物馆里的文物出发,《国家宝藏》第三季聚焦遗址和遗存,通过国宝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让观众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从中原大地到古蜀国,《如果国宝会说话》以每集5分钟讲述一件文物的方式,跨越8000年历史文化,走遍祖国大好河山,借历史讲文物,用文物追溯文明,用文明演绎传承,让文物“活”起来,见证华夏辉煌。
近年来,《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博类节目进入大众视野,成功助推文物热,将原本“高冷”的文物送入寻常百姓家。相关数据显示,《国家宝藏》吸引了很多高学历人群和年轻人群。第三季播出以来,大学以上学历观众增长69%,4—14岁观众增长67%,15—24岁观众增长85%,25—34岁观众增长49%。
《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说,我们有幸与国宝、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缘。在制作中,我们始终心怀敬畏。“希望用一己之力为大家走进国宝、解读历史提供一个契机,让观众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些节目的成功,一方面源于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则与博物馆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分不开。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指出,此类节目有着文化呈现的眼光、艺术创意的根底、大胆创新的艺术品位,构思灵动、细节穿插精妙。
用考古成果诠释中华文明,或带动新一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热
围绕中国考古学百年历程中的重大考古发现、文化遗存、遗址文物等,将考古发掘研究与史海钩沉融合,将历史与当代结合,梳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推出《中国考古大会》节目,致敬中国考古,探寻中华文明。
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中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为此,相关文博类节目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发展脉络和贡献,将考古成果和价值传递给更多人。
《国家宝藏》第三季关注了殷墟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机构的考古成果,将严谨扎实的成果与通俗易懂的方式结合。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年3月,被誉为“20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在跪射武士俑的前世传奇中,演员沈腾演绎了咸阳御手老赵假扮朝父被拆穿的故事。在国宝的今生故事中,来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文物摄影师赵震分享了为近8000尊兵马俑办“身份证”的故事。他将兵马俑的文物总账比作户口簿,将文物总账的撰写和更改比喻成人口普查。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出土的“青铜仙鹤”,富大龙等演员演绎了昔日同为质子的嬴政与燕丹,在21年后命运截然相反的传奇故事。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科研规划部主任、2009年至2019年秦始皇帝陵园考古发掘工作主持者张卫星,则分享了秦陵考古队如何靠着一把铲、一条绳,发掘出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百戏俑坑、石铠甲坑、水禽坑等的故事,秦陵又如何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考古人。
通过大众传媒手段,考古不再是枯燥的事业,不再是冷冰冰的报告,而是能够被更多人理解,能够为社会和公众服务,从而更生动地述说过去,影响未来。湖北博物馆馆长方勤认为,此类文博类节目用考古成果诠释中华文明,或将带动新一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热。
技术和艺术结合,拓展想象空间,增加了文艺创造创新的可能
当下,VR、5G等技术快速发展,给文艺创作插上了全新的翅膀。技术与艺术结合,不仅拓展了想象的空间,也增加了文艺创造创新的可能。
文博类节目同样善于运用高科技,用新技术赋能节目编排和舞美效果,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果国宝会说话》团队采用了多种技术创新手段,或以8K技术呈现文物的艺术细节,或以沉浸式体验回归历史现场,或以大数据算法模拟书法真迹,让观众成为历史的“参与者”。
《国家宝藏》的舞美、灯光设计在延续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打造大型沉浸式视觉体验。舞美设计不仅延续了原来国宝盒子的概念,还增加了虚拟技术的使用,让盒子的呈现形式为戏剧表演拓展了更大的表达空间,创造更具文化场景的时空穿梭体验。特别是介绍敦煌博物馆的一期节目,借用虚拟技术复活了九色鹿,邀来配音老师丁建华重现动画片中九色鹿的声音,并创造性地让“九色鹿”和已故敦煌研究院原院长常书鸿的影像“同台”,给观众带来跨越时空的体验。
借助内容的创新、技术的助力,文博类节目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在展现中华文明无穷魅力的过程中,呼吁全社会更多地关注和支持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只有保护和探寻历史,才能真正地拥有未来。”正如《国家宝藏》的主创所说,以年轻之心对待文化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的时代生机。(记者 王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2月24日 第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