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能花旦”到“孩子王” 做新时代粤剧传承扛旗者
从“全能花旦”到“孩子王”做新时代粤剧传承扛旗者
——专访青年粤剧演员;粤剧非遗传承人吴非凡
吴非凡
80后青年粤剧演员吴非凡,头上已经有很多光环。2013年获得第十九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成为广东省最年轻的白玉兰奖获得者;2015年又以榜首成绩摘得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左手“白玉兰” ,右手“梅花” ,可谓春风得意。但这些荣誉,远不及孩子们的一句“吴老师” ,更能让吴非凡笑逐颜开。
粤剧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获奖之后,吴非凡几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粤剧进校园”事业中,主动扛起新时代粤剧传承之责,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推动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弘扬,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小梅花” ,也收获了孩子们的笑与爱。2020年7月,吴非凡获颁广州第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证书。“有了证书,获得认可,更加有动力前行。 ”吴非凡说。
这个冬天,吴非凡尤其忙碌。2020年11月底,广州番禺区2020年未成年人剧场暨非遗进校园活动举行,接连10场粤剧名师走进校园; 12月6日至12日,广州增城区少儿粤剧嘉年华举办; 19日,广州白云区粤剧传统教育特色学校教育联盟现场会暨粤剧文化艺术节开幕,活动内容丰富,既有童谣串烧、戏曲舞蹈、粤剧折子戏等教育成果展演,又有非遗文创义卖、粤剧脸谱创作等,激发孩子们对粤剧的兴趣与热爱。这些活动的台前幕后,都有吴非凡的身影,她既是总导演,也是承办者,还是很多参演孩子们的老师,以此为孩子们搭建起广阔的舞台,传承粤剧精粹,留住文化根脉。
吴非凡和孩子们同台演出粤剧
成长之路,“艺术是‘玩’出来的”
“我是天生注定要吃粤剧这碗饭的。 ”从儿时起,吴非凡就有着这样的信念。她的家乡在江门市恩平县横陂镇的一个小村落,依山傍海,环境优美,村庄里有粤剧团、粤曲社、杂技班等。爷爷是远近闻名的木匠,热爱戏曲,平时自己还会做乐器,经常呼朋引伴组局过戏瘾,姑姑也走上了粤剧培训与教学之路。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吴非凡是听着戏曲、看着表演长大的,“3岁我就知道什么是‘花旦’,很小就会唱《昭君出塞》了”。
11岁时,吴非凡考入广东粤剧学校,学习传统粤剧艺术6年,并连续两届获得全国“小梅花”金奖,毕业后进入广州粤剧团。那时候,吴非凡已经发觉粤剧传统唱法受限,“为什么民歌手的歌声那么松弛自然,而我们唱戏的声音像挤出来的一样那么难受?为什么粤剧不能像通俗歌曲一样传播开来? ”她一直在反思,并寻求突破。于是两年后她毅然辞职,到星海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学习民族与通俗声乐唱法,从零学起,下苦功练习,拿到优异成绩。
再次回到广州粤剧团,吴非凡将科学的发声方法融入粤剧表演之中,不断创新,在《六月雪》《白蛇传》《十三行》《花月影》等传统剧目与新编剧目中担当主演并广受好评。2012年,吴非凡将粤剧传统戏《女儿香》改编为新版《鸳鸯剑》,凭借对粤剧的一腔热爱,自己筹款创排,一人饰演花旦、青衣、刀马旦,时而妩媚温婉、唱功细腻,时而英姿飒爽、武功非凡,尽显表演功力,2013年凭借此剧获得白玉兰奖,2015年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被称为“全能花旦” 。
表演粤剧,吴非凡认真而严谨,同时也坚持对粤剧发展创新,为古老粤剧赋予时代之美。“艺术是‘玩’出来的” ,在吴非凡看来,粤剧是海纳百川、具有包容性的,是潮流和时尚的。比如《鸳鸯剑》将东方的“三寸金莲”与西方芭蕾足尖艺术结合,音乐上将交响乐、迷笛元素与戏曲的梆黄相结合,令人耳目一新;比如在一场演出中,她设计以南派美术作品为背景,将踩跷与芭蕾混搭,古琴与竖琴搭配,跨界融合到粤剧中去,别开生面。
粤剧进校园,“让每个孩子都快乐”
“拿了那么多奖项,可谓少年得志,那么得志之后,志在何方? ”吴非凡说,这并没有让自己停止脚步,相反她开始冷静地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走上推动粤剧进校园之路。这一路充满苦辣酸甜,她走得艰难却格外坚定。
吴非凡带着粤剧走进校园,是从边远郊区开始的,选择的都是非重点学校,尤其是农民工子弟学校。“我是文艺志愿者,也是从农村一步步考出来的,深知哪里更缺乏也更需要艺术教育资源。 ”吴非凡说,自己一开始只是试水,干着干着,就爱上了这件事情,一头扎了进去,想着法子做好。“粤剧传统学习方式是师傅带徒弟,是口口相传的,怎样转化为现代教育方式?怎样组建教师团队?如何结合各个地区不同学校的自身特色来推动粤剧进校园?这些都是问题。从走进一所学校,到现在走进20多所学校,从我一个人到带领十几位老师,我们一步步摸索,已经逐步建立起粤剧进校园的课程体系,建立起粤剧进校园的系统化教育。 ”
为了让孩子们接受并喜欢传统粤剧,吴非凡颇费心思。她仔细揣摩孩子们的审美,研究孩子们的爱好,将传统粤剧打造成符合孩子们内心需求的文化,既好玩又富有时代感。吴非凡带领团队改编创作了很多粤剧儿歌和儿童粤剧,内容就是孩子们的生活,加以充满童趣的音乐和配器,十分受孩子们欢迎。她强调,粤剧进校园的价值在于它能很好地融入当代孩子的生活,寓教于乐,而不是让孩子为了学而学或者为了教而教。
将粤剧与课本结合,改编课本剧也是方式之一,让孩子们成为书本中的主人公,学习更加充满趣味性。此外,她还组织创排了多部儿童粤剧,比如《南海神庙》《龙舟》,或以南海神庙为背景,或加入龙舟等非遗元素,历史文化内涵丰富,近日荣获2020年第二十四届“小梅花”原创类“最佳集体节目” 。吴非凡说,“我想通过生动的富有童趣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非遗、了解家乡人文、了解传统文化,知道中国人的精神源自何处。国家推动戏曲进校园,就是提醒我们不能忘了民族的根、民族的魂。 ”
“让每个孩子都快乐”,是吴非凡想做到的。一堂课90分钟,每周上两次课,一个班几十个学生,需要按教学程度分梯队进行传授。有些艺术种类进校园,老师更愿意培养“苗子”,吴非凡却坚决杜绝这种路线,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我不主张打造个人,所有孩子都可以演戏,不能让他们产生攀比、嫉妒的心态,学戏是快乐的”。在她看来,戏曲进校园做的是普及工作,在更多孩子心中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培养苗子是戏校的任务,是要跟师傅的,不是戏曲进校园的目的和任务。粤剧进校园是有人头费的,用所有戏曲进校园的费用培养一两个孩子,这样不对,我做不出来。如果哪个孩子想进一步发展,可以请私教。这一点必须分清楚”。
自费逾百万,为孩子们搭建交流展演平台
孩子们学会了粤剧,还需要交流与展示平台。“小朋友们都是不怕苦、不怕累的,老师应该帮助他们不断超越自我,让他们更自信、更自强。”吴非凡说道。她在自己的演出中跟主办方提出要求,“我的演出不要演出费,带孩子们一起演行不行? ”以此增加孩子们的登台机会。
更重要的是,一个酝酿已久的项目推出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日益声势浩大。2017年,吴非凡拿出积蓄并筹资举办首届广佛少儿戏剧节, 200多名孩子参与其中;第二年300多名孩子参与;到2020年,更是发动各方资源合办,番禺区、增城区、白云区等联动,结合各区特色举办相应活动,参与其中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在演出中也越来越热爱这门传统艺术,越来越自信。“举办这个戏剧节,也是戏曲传承方式的创新性尝试,就是想慢慢打造孩子们交流展演的平台,让人们关注到学粤剧的这些孩子,不断扩大粤剧进校园的影响力,引发大家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吴非凡说。
为了更好地培养真正热爱粤剧的孩子,吴非凡还成立了少儿粤剧团,目前有30余名学生,全部免费教授,“不像音乐舞蹈,戏剧几乎没有培训市场,受众面太小,更加凸显了传承的紧迫性” 。她还自费十几万元,专门为孩子们定制了一批精美的小戏服、小头面装饰,让孩子们真正感受粤剧之美。
这些年来因为经费不足,她一边演出一边推进戏曲传承,将所有积蓄投入其中,她平时演出一场费用几万块,又赶紧拿过来再投入, “总投入没有计算过,肯定有100多万元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粤剧的影响力越来越广,孩子们对粤剧也从陌生到喜爱,从参加展演到竞逐中国戏剧“小梅花”的评选,摘得梅花朵朵开,仅2020年第二十四届,就有四朵“小梅花” ,包括学校集体节目和个人表演。吴非凡说,“四个获奖节目都来自于广州较为边远地区的学校,孩子们很能吃苦,乐在其中,一些很难的技巧很快就掌握了。 ”
回首来时路,吴非凡感慨道:“要有爱,没有爱是做不下去的。我们都是逆流者,不是顺势而为,而是逆流而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获得梅花奖的演员大多选择继续钻研戏曲,活跃在舞台上,最初有很多人不理解,她为什么要花费大量精力进校园教孩子粤剧,很多身边的朋友甚至老师都说:“你唱好你的戏不就行了? ”随着粤剧进校园影响力的扩大,大家才对吴非凡刮目相看,纷纷称赞。
“做粤剧传承这几年,我收获了很多。作为非遗传承人,要担起肩上的责任。 ”吴非凡谈道,粤剧传承关系到粤剧的生存与发展,粤剧进校园,一是给未来培养观众,二是让更多人关注被忽视的传统文化,这些孩子的表演,可能会让人惊叹,原来古老的粤剧也可以这么潮。“我对粤剧的发展是很有信心的,粤剧的文化传承也会越来越好。 ”
作者:何瑞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