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外国人视角讲好中国战“疫”故事
“尽管国籍不同,语言不通,但疫情面前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善意真情,却深深打动着我。”5月9日,在谈及参与《外国人眼中的湖北战“疫”》专栏报道的感受时,《湖北日报》记者李婷说。
自1月23日至今,李婷与《湖北日报》政治新闻中心多名记者一起深入高校、社区等地,采访疫情期间留守湖北的外籍人士,深入挖掘他们与荆楚民众同心抗疫的故事。截至目前,共推出纸媒报道和新媒体作品30余篇。
在鄂外国人用行动支持抗疫
“《湖北日报》一直注重涉外报道,去年在湖北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开设了贯穿全年的《外国人眼中的湖北》专栏。疫情发生后,这些曾经采访过的外国朋友还好吗?部门主任嘱咐我们一一回访。”李婷是负责跑外事线的记者,平时与境外驻鄂机构保持着密切联系,积累了一些采访资源。她和部门同事在回访中得知,有的外籍人士不仅主动留在武汉,还参与到疫情防控中去,用实际行动支持湖北战“疫”。
于是,《湖北日报》策划开设专栏《外国人眼中的湖北战“疫”》,记录外籍人士亲历湖北战“疫”的动人故事,向国际社会展示真实的武汉,传递信心和力量。
“采访对象一部分是坚守在汉的留学生、外教;另一部分是坚守岗位的外籍高管,包括世界500强企业的在汉职员、境外驻鄂机构职员等。”李婷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这个专栏由她所在的政治新闻中心负责,除了她,还有黄璐、许旷、曾雅青、杨康等记者参与采写。大家克服语言沟通障碍,深入高校、社区等地采写了多篇文字和视频相结合的全媒体报道。
如2月11日黄璐采写的《72岁日本老人在汉10年,面对疫情,他说——“武汉,我要和你在一起!”》一文,讲述了日本老人岛田孝治已在武汉生活10个年头,在武汉大学附近开了两家咖喱店,并免费教日语。新冠肺炎疫情严峻,老人依然选择留在武汉,与这座城市共克时艰。文章刊发后,引起国内外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转发。《湖北日报》还将其制作成短视频,在湖北日报抖音号上,《日本72岁老人在汉10年:难过的时候开心的时候,都和武汉人在一起!》短视频阅读量达433万,点赞数达24万,许多网友留言“爱不分彼此,感动”“祝老人家健康长寿”。
此外,法国全科医生克莱恩在疫情发生后,两次放弃撤侨包机,选择留守武汉,并自驾出诊,每天为10余户外籍人士提供帮助;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组成中国地质大学“钢铁侠”志愿队,在疫情期间,他们打扫公共区域卫生,为300多名留学生送菜、送饭、送物资;伊朗小伙西纳坚守2个多月,和同事做3万杯咖啡免费送医护人员,这些在鄂外籍人士参与抗疫的故事,经《湖北日报》全媒体报道后,成为疫情期间“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籍人士点赞中国抗疫举措
“采访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对来自肯尼亚的夫妇,疫情期间,他们得到武汉社区工作人员和下沉干部的帮助。为表示感谢,他们写了英文感谢信送给社区,还专门购买了蔬菜水果赠送给社区居民。”4月30日,李婷联系到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名肯尼亚留学生Kelvin,正巧他的妻子Julian即将临盆。李婷跟随他们来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并见证了Julian在医院诞下一名女婴。
Kelvin说,疫情期间他和妻子一直留在武汉,妻子从做产检到顺利生产,得到了社区和无数武汉热心人的帮助。他们也见证了武汉战“疫”的全过程,“武汉人很友善,给了我们家庭无微不至的关爱。”Kelvin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肯尼亚驻华大使馆。
李婷对肯尼亚驻华大使萨拉·塞雷姆连线采访时,大使说,她特别感谢武汉人民的情谊,并表示中国一直是肯尼亚的老朋友,疫情面前两国关系更加紧密,友谊更牢固。
在《外国人眼中的湖北战“疫”》专栏中,与Kelvin一样,有许多外籍人士通过各种方式向世界讲述湖北全力抗击疫情的故事。
例如,《在鄂留学生在家乡媒体撰文讲述中国战“疫”故事——“我亲身体会到了中国力量”》报道中提到,华中师范大学非洲留学生李安娜,在家乡塞拉利昂主流媒体《阿沃克报》上撰写文章《我们与中国共同抗击新冠肺炎》。武汉理工大学斐济留学生卡普尔,通过向斐济主流媒体供稿的形式,向远在南太平洋的家乡民众介绍在武汉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点赞中国抗疫举措。
疫情期间,韩国和法国两国领事馆职员留守武汉,《湖北日报》先后推出报道《韩国驻武汉总领事姜承锡——中国人民的付出让我印象深刻》《法国驻武汉总领事贵永华——我们的友谊具有示范意义》,为湖北抗击疫情加油鼓劲。姜承锡在文中表示,“政府采取严格措施和切实管控,人民有效呼应政府,这是武汉疫情得到好转的重要原因。”贵永华也说:“中国采取了强有力的举措抗击疫情,这在世界上未曾有过。我要向武汉、湖北以及全中国的医务人员致以崇高敬意。没有他们,战‘疫’难以取得成功。”
“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讲‘亮’讲‘深’在鄂外籍人士与荆楚民众同心抗疫的故事,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武汉。同时,进一步增强湖北战‘疫’故事的国际传播力,进一步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李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