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教育 > 文艺争鸣

推开世界经典名著之门

时间:2020-08-07 09:37:50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吕雅坤

  读什么,如何读,为什么读?大概是每一个阅读者时常思考的问题。通常经由时间沉淀、形成共识的经典名著,成为大多数读者的不二之选。然而面对林林总总的名著,不知从何处下手成为又一重困境。知名作家余斌的新书《译林世界名著讲义》(译林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或可为有此困扰的读者答疑解惑。

  在这本堪称外国文学通识读本的书中,从希腊古典主义悲剧到全情投入当代生活的现实主义文学,从“抒情见长”的浪漫主义文学到“作者退隐”的现代小说,从“解剖自己”的俄罗斯文学到“爵士时代”“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余斌引领读者精研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解读作家生平及代表作,分析作品特色、人物形象,点评作家作品的时代定位与文学价值,看似随意的叙述实则条理清晰地给出了关于阅读经典名著的知识点,每一讲不啻为一堂妙趣横生的文学课。

  该书在选目时侧重入门作品的亲和力和个人趣味,也暗含了经典文学的包容性和相关性。同为悲剧,古希腊悲剧皆为体现神的意志“造化弄人”的命运悲剧,《哈姆雷特》则是人物性格起决定性作用“咎由自取”的性格悲剧;同为通俗畅销作家,简·奥斯汀写鸡毛蒜皮、琐细人生仍被尊为经典,是因为她描摹世情、刻画人性之细腻准确,而被一些评论者认为缺少对社会和人性的洞察力、人物塑造固定单一的狄更斯的经典性,则印证了通向伟大的途径未必只有精英化一条道路;同样开风气之先,福楼拜以作家的退隐开启了西方现代小说,卡夫卡则仿若先知一般洞察现代生活的荒诞性,重新定义了小说。这种种相关性的建立有助于读者以更高更远的视角去把握经典作品的价值所在。

  作者余斌在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领域颇有建树,与此同时,对外国文学的研究心得也颇受青睐。作家刘勃曾在文章中回忆:“他讲课大抵只说家常话,也无文艺理论里常见的‘大词’,但旁逸斜出,倒时有隽语。我于是听得入神,抬杠也忘了,下课时去打扰他抽烟,便都是老老实实提问请教了。”论及这部新作,刘勃感叹终于可以借此补上当年未听到的后半部文学课。

  身为教师的余斌并非“严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可以逃课,但要好好读几本名著。他并不讳言从某种标准来看阅读经典是无用的,但强调阅读的价值在于阅读过程本身。这似乎有“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的况味了。

  然而对于身兼作家、学者身份的余斌个人而言,阅读经典却是实实在在的“有益之事”。在他与好友叶兆言的访谈《午后的岁月》中,他们共同回忆起青年时代勤翻常谈的书,雨果、巴尔扎克、海明威、托尔斯泰……这些早已进入世界经典文学之林的作家作品。名家名著塑造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尺度和文学标准,外国文学的积淀成为一代学者的文学与思想启蒙。

  在《译林世界名著讲义》这样一本具有“导读”性质的通识读本中,余斌鼓励读者“搁置对经典的刻板印象”,以“悬置有用无用的放松心态”直接进入名著的世界,去建立经典与现实的相关性,体悟不断变化的文学表现形式内里永恒不变的人性和人的处境。这其中,又似乎饱含着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殷切之情。(吕雅坤)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