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教育 > 文艺科技

浙江绍兴 “五权”下放 激活办学

时间:2020-10-20 09:50:22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蒋亦丰

  一手把必要的权力放给学校,一手建立起“阳光”运行机制

  浙江绍兴 “五权”下放 激活办学

  本报记者 蒋亦丰 通讯员 胡安娜

  ■本期聚焦·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系列

  日前,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基层反映的对学校“管得太多、激励不够、保障不够、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意见》提出了6个方面18项举措,要求各地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中小学办学活力的实际困难。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方面,各地有着怎样的探索?《意见》出台后,又将如何落地落实?本月,区域周刊陆续推出了几个地方案例,敬请读者关注。

  学校有没有活力,“人”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给予学校多大的人事工作自主权,浙江绍兴在这一问题上作出了有益探索。

  近年来,绍兴市教育局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共下放教师录用权、岗位设置权、岗位聘用权、职称评聘权、绩效考核权等5项权力。改革背后,绍兴究竟为何“放权”,怎样“放权”,又是如何处理好“放”和“管”的关系?近日,记者专访了绍兴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姚国海。

  有了必要的自主权,办学才会有活力

  记者:早在2015年,绍兴就率先试点县管校聘,随后又大力推动“五权”下放。推动这些“真刀真枪”改革的背后,绍兴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姚国海:学校拥有必要的自主权,才会有办学活力。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认识。不可否认,在此前的管理体制机制中,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得太多、干扰太多、激励不够等问题,已对其办学活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我们曾经做过调研,中小学校长普遍认为学校缺乏人事工作自主权,“看得见的管不着”,这就产生了职称晋升论资排辈等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新进教师由人社或教育部门统一招考后分配到各校,学校没有甄别、遴选、择优录用的权力,招不到与其文化、教学理念等相符的教师,基层校长头疼不已。

  2015年,绍兴市试点县管校聘,市委、市政府将其纳入年度重点改革项目。这项改革让教师队伍“活”了起来,学校也有了办学激情。这就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将放权进行到底。

  记者:请您具体介绍一下,“五权”下放是如何实施的?

  姚国海:“五权”下放涉及的是人事改革的深水区,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踩准节奏、分步实施。

  首先解决学校最迫切的要求,下放教师录用权,变“统招统考”为“校招校考”。2015年柯桥区先试点,学校与应聘者双向对接、双向选择,在核定招聘数内提前大半年进“双一流”“985”高校及知名师范院校招聘对口教师。2017年,绍兴全面下放市直学校教师招录权,学校成立专家评委团,通过模拟上课、说课考核招录等方式,实现招聘教师与学校需求匹配。这项改革带来最大的变化是,实现校招后,学校对新招教师适岗性评价基本“零差评”。

  此后,同步下放岗位设置权、岗位聘用权、绩效考核权。学校自主确定管理、专技、工勤等岗位结构和各个年段、各个学科需配备的教师数量,并建立完善竞聘上岗、待岗退出、考核评价等制度。

  接着,下放职称评聘权,变“市县评”为“学校评”。2017年,绍兴市在浙江11个地市中率先将中级评审权下放到各区、县(市)和市直学校,试点学校达到55所。通过试点,让“管得着、看得见”的学校成为了组织评选的主体,考核注重教师在校承担的责任和业绩大小、表现优劣,克服了“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和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坚持放管结合,明确权责边界

  记者:“五权”下放后,如何处理好“放”与“管”的关系呢?

  姚国海:政府放权后,学校怎样用好权?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我们坚持放管结合,明确政府、学校权责边界。一方面,激励学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的有效路径,建立健全内部治理机制;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宏观管理、分类指导,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对学校来说,“五权”下放明确了中小学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学校党组织履行好在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监督重大决议执行中的职责。同时,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学校建立教代会、工会、学术委员会等各种群众自治组织和专业委员会,坚持教代会讨论审定学校重大决策的民主决策机制,对关系到学校发展、制度修改、教职工权益的重大问题,需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后方能实施。

  还有,我们要求学校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各项制度,不打无准备的仗。比如,绍兴中专较早建立了“教师发展性绩效评价体系”,每学期进行考核评价。在职称评聘权、绩效考核权下放后,该校很快实现了无缝对接,教师的满意度非常高。

  对教育局来说,放权不是放任和不管。教师录用权下放后,教育局做好招聘人数的核定、公告的审核和过程的监管;职称评聘权下放后,教育局保留的“权力”是岗位总量核定和底线条件、基本流程的设置,事中全过程监管,事后严格复审。

  我们还出台了《完善“阳光运行”机制推进“清廉教育”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构建招生、招师、招标、校务、党务、财务、绩效、职评、食堂等九大领域小微权力“阳光”运行机制。

  学校在选人用人上更加得心应手

  记者:“五权”下放后,学校办学发生了哪些改变?

  姚国海:教师的积极性被充分激活。“五权”下放后,学校在评价中淡化学历和资历,突出重师德、重业绩、重能力的导向,激发教师从“要我好好干”到“我要好好干”。那些年纪大的教师也不敢放松要求,那些缺少进取心、混日子的教师更产生了“危机感”。比如,以市直学校为例,主动申报班主任岗位人数是原来的3倍,回归教学一线教师数量达21人。

  柯桥区鉴湖中学的一位校长对此深有感触。他说,有一年学校5名教师竞聘高级教师,最后只聘上一个“论文不错,但教学一般”的教师,导致其他教师开始过分注重论文、荣誉等“标签”。现在,权力下放到了学校,那些教书教得好、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有了更多机会,教师教书劲足了、气顺了。

  对这样的导向,教师们是认同的。据绍兴市职评复审专项调查显示,校长、评审专家、教师对职称自主评审结果满意度达100%,普遍反馈职称自主评审结果更加公正,发展指向作用更加清晰。

  校长们普遍反映,“五权”下放后,学校在选人用人上更加得心应手。我举两个例子:在选人上,绍兴市阳明中学面向全省招聘优秀教师,一年来,这些教师很快担起了教研组长、年段长、班主任等重任。在用人上,绍兴一中把《职评自主评聘实施方案》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军图,更有利于学校做好教师培养全局规划,形成评价科学、导向正确、竞争择优、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有效解决了人员能进不能出的难题,已清退不称职、不适岗教师7名。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