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教育 > 文艺科技

立三:文艺教育与现实---谈文艺工作的引导

时间:2020-06-24 15:17:32 来源: 当代作家联盟 作者:立三

  生活需要宣传和教育,不同的宣传教育有着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宣传教育内容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用什么方法对群众教育呢?用什么方法引导群众生活呢?任何宣传教育都是有目的的,都有它的一系列核心内容,包括思想教育、道德培养、人生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群体规范。比方说,古典戏曲教育,虽然是集娱乐与教育为一体,但是每个剧目都有它的教育意义,并不是单纯的娱乐而已。像《王宝钏》、《打金枝》这样在民间流传广泛的剧目,其实都在约束着人们的道德规范,还有像现代话剧《四世同堂》、《陈毅市长》等,给我们现实生活多少启迪。当然也包括那些优秀的、思想健康的文艺作品。一部好有文艺作品,对于生活的价值是无从估量的;然而,一部负面影响的作品,它的反而教育后果也是相当有害的。这就要问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要求文艺宣传教育要有它的方向性。没有方向性的宣传教育是没有凝聚力的,没有方向性的宣传教育是不能打胜仗的,就像溃逃的散兵游勇一样,只顾自己,各奔东西。

  文化艺术,本来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高的地方在哪里?高就在于它的思想性,高就在于它的先驱性,高就在于它的艺术性,高就在于它的教育性。这一切的高,要与现实生活相配合,才能显示出艺术的现实性和教育性。什么是阳春白雪?就是因为它与现实教育意义的偏离,过分注重作品的艺术性。赵树理的作品好就好在它与现实生活结合,能够深入到群众中去,让老百姓爱听的话,听的懂的话,所以,脍炙人口。但是,这种现实教育要有正确的引导方向,否则就会陷入低级趣味中去。

  如何引导?最为重要的是思想性的引导。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育有结果是一种习惯。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怎样形成的呢?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一滴一点的不断总结和思考的过程,都是人们在生活中,一个个经验教训的对错中总结而来的。当然许多优点我们要继承,但是许多缺点也应该抛弃。比如说,像仁信侠义、胆气智勇、谋思韬略这些优秀的价值观就应当继承。但是那些自私自利、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价值理念就应该抛弃。五千年的经验教训,无不是从这些开始的。我们许多优秀故事也不无是在讲述这些。像《封神榜》、《三国志》、《隋唐演义》、《说岳全传》等等。但是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只有这些还不够。我们的思想地解放,我们的观念在进步,我们更应该有所创新的突破。让我们的宣传教育更深入生活,贴近生活,更具有现代价值和意义。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有文艺工作者们,拿出更多更好的现代艺术作品来。

  现在是开放的时代,许多外国艺术作品,进入我们的思想意识当中来,我们如何对待外国艺术作品呢?许多外国经典艺术作品也不是片面地宣传私自利、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价值思想观,而只是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业集团,为了他们的商业目的, 不以余力,不讲方式是宣传他们的利己主义思想,误导人们向他们有利的方向消费,误导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实,像外国作品中的《基督山伯爵》、《维尼斯商人》等,同样反映着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更值得一提的是,莫伯桑的小说《项链》,是多么好的一篇作品,为什么现在教课书中把这篇作品去掉了?害怕批评现实,还是什么其它的原因?

  文化艺术反映着现实,评判着现实,引导着现实,让人们在现实中推进、发展、提高。然而,现实的宣传教育比任何文化艺术要深刻的多。王阳明的哲学思想是知行合一。我们的生活不仅仅在于宣传和教育,更重要的在于行动,知耻而后勇。不光说为练的假把式,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要让思想付诸行动,宣传教育最好的方式是以身作则,特别是那些举足轻重的人,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生活中我们树立什么样的榜样,就有什么样的勇士,树立什么样的典型,就有什么样的能手。有什么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境界。

  我们的思想教育到底要到哪里去?是有节有制有形发展呢?还是向城市的垃圾场,任意堆弃呢?我们相信,我们的生活应该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我们的民族也应该是所内涵的民族,有所风格、有所思想的民族,不是垃圾桶,什么都装。我们的文化艺术也是有所品味、有所层次的文化艺术。几千年的文艺熏陶,几千年文化传承,不是空洞的,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的。中华民族的不老精神在哪里?中华民族的根在哪里?如何让这棵古老的参天大树再结新果?如何把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还是那句话——需要我们的新一代文艺工作者付出艰辛的努力。

  文艺创作不是等出来的,是辛勤劳动的结果。只要我们深入到群众当中去,就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想出办法,提高思想,提高认识,创作出新的作品,积极向上的作品,创作出高质量的优秀作品,创作引领世界潮流的作品来,让中华文化闪耀在世界东方。文化艺术是美的创造者,宣传教育就解读者、传递者。在这里同时也要感谢我们美丽的使者,感谢我们的布鲁诺,让他们把华夏的文艺圣火传下去。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