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教育 > 文艺精品

大众文艺里的欢笑和领悟

时间:2021-03-04 15:27:33 来源: 江西日报 作者:刘长宇

       日常生活中,谁才是大众文艺的“宠爱”?打开电视,各类联欢晚会与《金牌喜剧班》《欢乐喜剧人7》等节目中,以相声小品为代表的舞台喜剧蓬勃涌现、逗乐袭来;点开视频网站,《吐槽大会》(第五季)《姐妹们的茶话会》等脱口秀节目金句频频,高智慧的语言令人捧腹之余,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打开抖音、快手等APP,爆笑的段子、短视频你方唱罢我登场,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脱口秀节目异军突起

  “脱口秀是典型的舶来艺术,起源于英格兰,兴盛于美国。”近年来,因碎片、直接、犀利等传播特点,更因为内容上的贴近性,脱口秀节目迅速受到了大众的追捧,演员和作品大批量爆红,实现了“从冷门到小众、再到一票难求”的大飞跃。脱口秀节目中,国人一改传统的含蓄、内敛,从“委婉”转为“直白”,将“暗讽”升级为“辣评”,把严肃的自我批评变为欢乐的自我调侃……东方智慧和西式表达产生的“化学反应”,点燃了观众的热情。

  “以前在北京,我确实过得不咋好。我妈也不知道在哪个公众号上看见的,就跟我说,闺女,宇宙是有尽头的,生命的起点就是终点。我说,你现在都到这个层次了吗?爱因斯坦都不敢说死的事情,你就给定了?我妈说,哎呀,你没听懂。你思考生命的起点就是终点这句话啥意思?我说,啥意思?她说,还啥意思?混得不好就回老家得了!我家是铁岭的嘛,从那以后我失恋了,我妈就说回铁岭吧;工作黄了,(我妈说)回铁岭吧;微博掉粉了,(我妈说)回铁岭吧。爱因斯坦怎么想的,根本就不重要,在我妈眼里,宇宙的尽头就是铁岭……”

  在《脱口秀大会》上,北大毕业、美国纽约大学留学的李雪琴以一段“宇宙的尽头就是铁岭”的表演,迅速火爆全网。一边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哲理性地域、宇宙的尽头,一边是中国东北极具地域特色,稍显“土气”的铁岭;一个是素朴的东北妈妈,一个是科学天才爱因斯坦,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人、事、物,居然被融入了一段家常,还传达了母爱主题,令人感到亲切、温馨。

  “宇宙的尽头就是铁岭”的楔子是北漂的艰辛,脱口秀的切入点往往选取当下的社会热点,如“养老”“买房”“熊孩子”等,再由此及彼,将中国传统线性逻辑改为跳跃性思维,营造出一种略带悖谬与荒诞的情景,而这些情景合情合理,通过高智慧的语言呈现,终让观众产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欢笑。

  除了天马行空的妙语连珠,“梗”的运用,也是当前国内脱口秀的重要手段。其幽默方式并非源于内容自身,而是同一内容被多次重复,短小凝练、言简意赅,外延内涵却极其丰富,带给观众广阔的思维空间。如“国足队长和美国队长一样,都是背锅的。”相似的“队长”,却折射出“背锅”背后的差异性解读;又如“从炒股那天起,我的辈分就开始往下降,碰到谁问,股市怎么样:跌。”同音的“die”,意义不一,提醒人们“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种重复构筑的人设和语意,给身处东方的中国观众带来了一种新鲜的趣味。

  其实,脱口秀不仅给观众带来欢乐,还有启智功效,高智慧的语言可以潜移默化启迪听众,让他们进行反省和净化。李雪琴就因为脱口秀走出了抑郁,学会拥抱生活。但需要审视的是,当前脱口秀节目在追求有态度、立场和价值观的同时,综艺化倾向越来越明显,“梗”逐渐从一种幽默方式变为一种直接目的。如果说,脱口秀只用单一的反讽、自黑等来造“梗”,会不会因为“梗”的新鲜性丧失而导致趣味性的消减?造“梗”,是为了独特剖解深层问题,还是表层的哗众取宠博人眼球,这值得我们深思。

  舞台喜剧百花齐放

  中国喜剧起源于先秦时期,距今已两千余年,无论是艺术形式、表现内容,还是思想主题,都与时代紧密联系。而很长一段时期,陪伴我们一代代人度过欢乐时光的喜剧类型,非相声、小品、默剧等舞台喜剧莫属。

  起初,舞台喜剧的演员相貌并不追求俊美,而是奇异。陈佩斯的光头和大鼻子、赵本山的鞋拔子脸、马三立的干瘦、李金斗的鹰钩鼻、大兵的大眼镜等,奇异的外形自带喜感,给作品增色不少,也带给观众特别强烈的第一印象。

  舞台喜剧,主要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包袱”和肢体动作,给观众带来欢乐,观后“余味”也各不相同:《都是亲人》中“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甜蜜感动,《打工奇遇》中“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啊?听我给你吹”的辛辣讽刺……这些不同风格的舞台喜剧,让人慢慢浸润,持久回味。

  随着社会主义文艺不断繁荣,舞台喜剧也迎来了融合发展之路,形式不断丰富,魔术、杂技、戏曲等越来越多的艺术手法被借用其中,创作题材也更加新颖,有关注现实、针砭时弊,也有挖掘传统经典故事,还有对未来的奇异幻想等,带给观众欢乐和思考。

  此外,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当前的舞台喜剧创作,越来越主动尝试融入悲剧因素,“喜头悲尾”的叙事形式逐渐成熟。如《欢乐喜剧人》节目中的环保小品《老人与山》,“老神头”悲情守护大山大树,《喜剧总动员》节目中的小品《你好,李焕英》,贾玲穿越时空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的确,舞台喜剧应该风格多样,不应被一种格式化的类型垄断,悲剧元素的存在,可以丰富喜剧作品的表达,提升喜剧作品的主题内涵。无论是中国传统的喜剧《西厢记》《救风尘》,还是西方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城市之光》等,都不乏“带泪的笑”。然而,喜剧中的眼泪应该随情节需要,情到浓处自然而然,而不是强行注入“洋葱水”,无事理逻辑的铺垫下突兀地卖穷、卖惨、装可怜,“辣得”观众流泪,这样的作品会让观众感到不舒服。

  喜剧短视频蔚然成风

  全媒体时代,“人人是演员,处处是舞台”的观念,在每个人心中扎根。一个移动终端、一个人和一个点子就能创作出一个爆款短视频。每天,无数不同类型的短视频在各个平台遨游,其中“短视频+生活秀”模式的喜剧短视频蔚然成风,受到广大网友的喜爱。

  喜剧短视频既可以讲述普通人的家长里短,也可以表现明星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他们外表或许并不华丽,却因质朴、贴近生活,让人感到亲切。内容上,既有纯粹的生活记录,如风靡全网的各类生活“翻车”现场,“我竟是小丑”的事件反转等,也有生活情景式的素人表演,如抖音网红张踩玲疫情期间对着镜头“唠嗑”,与加拿大婆婆“斗智斗勇”,沉迷中国文化的外国老公见到成龙喜极而泣等,73岁老奶奶、网名“我是田姥姥”发布的一系列“调皮外孙与碎嘴姥姥”之间的逗趣故事,孙子让田姥姥拿起涂了墨汁的望远镜后变成了熊猫眼,孙子假扮理发店小妹给田奶奶理了一个杀马特红头发……这些小故事,有着真实的喜怒哀乐、鲜活的形象、接地气的语言,展现了家庭生活的趣味,给网友带来了欢笑,也将乐观豁达的精神表现出来。

  “短视频+生活秀”不只是一种喜剧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在新媒体世界中,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秀你的生活,讲你的故事”。按此逻辑,那些喜爱发布和收看喜剧短视频的网友,或需要认真思考的是,如何在生活的嬉笑怒骂之间讲述智慧的故事,如何从喜剧短视频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

  智慧的国人,按照“色”“味”“营养”的烹饪法则解决了众口难调的难题,让中国美食享誉全球,而这种烹饪法则或也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文艺创作。“色”即作品的品相,从外表作用心理,影响初始印象和整体美感。无论是哪种喜剧创作,如果出现刻意的扮丑、装痴、夸张变形等,会给观众带来感官上的不舒服,进而排斥、厌恶。“味”即作品的风格,如讽刺、歌颂、幽默、谐趣等。风格不同,表现方式也有差异,同一个作品中的人物语言也有酸麻的挖苦和辛辣的嘲讽之区别。因此,相比融入多种“味道”,调配好“味道”差异,让人爱上这“味道”,更为重要。在开心的大笑之余,给观众留下一些回味,仿佛种下一颗种子,潜移默化,带给他们感动和思考。

  笑,是舒适的生理活动,是五味的心理活动,更是智慧的脑力活动。喜剧人使尽浑身解数,博君一笑,因“色”“味”“营养”三者是否兼具,而作品的质地存在差异,惟有“色”“味”“营养”皆佳者,方为上品也。(刘长宇)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