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教育 > 文艺精品

北方的深沉,南方的灵动——专家研讨秦锦屏戏剧文学作品

时间:2021-01-04 14:52:41 来源: 《中国艺术报》 作者:文博

    近日,由《民族文学》杂志社、深圳市文联创研部、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秦锦屏戏剧文学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国家一级编剧、深圳作家秦锦屏的戏剧文学创作包括戏剧专辑《有什么,别有病》《给孩子的校园剧》、大型话剧《亲个蛋蛋的红黄蓝》《行囊落下的地方》《办公室里有个仙儿》等。

  话剧《亲个蛋蛋的红黄蓝》是一部通过小人物书写大时代的作品,作者写主人公高新红从开粥档、开粥铺到开粥城的故事,把人物命运的转承和深圳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发展结合到一起。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认为,这部作品一定程度填补了深圳文学作品中“深圳40年创造了世界奇迹”这一主题的欠缺。由于作者有陕西乡村生活背景,她写延安青年到深圳打工,写出了革命老区和经济特区的对话关系。作者把革命老区和经济特区、乡村典型和现代化代表、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等多种因素对接,让人们看到使深圳发展起来的中国背景,不仅有经济开放的原因,还有延安的传统,呈现了历史纵深感。 《中国作家》主编程绍武认为,作品是第一代深圳创业人的真实写照,观念的碰撞和价值观的冲突形成了这部剧作内在的戏剧张力。高新红身上既有先辈艰苦奋斗、坚持到底的长征精神,又有深圳人的开拓创新精神,他后来作为粥城的高层管理者,以给企业注入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打造企业。粥城老板、深圳本地人阿蓝离开深圳,沿着黄河向内陆行走,寻找另一种生活,寻找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将其作为自己的营养和精神动力。作品的结构体现了新时代民族精神文化的互补性。当然,专家也提出,作品中个别人物的转折缺少一些暗示和铺垫,在表达主题方面还可以深挖余音余韵。

  话剧《行囊落下的地方》是一部混合了喜剧元素、充满戏剧性的抗疫题材作品。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认为,该作品实现了对抗疫主题的多个角度和多种可能性的呈现,找到了个人表达这一主题的方式,满足了人们的期待。人民日报出版社第三编辑中心主任宋娜认为,从身边人、身边事去观察和表现大时代的大事件,是秦锦屏一贯的创作风格。作者以社区中的一户普通家庭为叙述的切口,展现了普通人在疫情面前展现出的责任与担当、团结与奉献、卑微与渺小,其中有应聘家政服务的主人公、积极协调防疫的社区工作者、想捞一票的投机者,也有奔赴武汉的“逆行者” ——他们以一种侧影的方式出现。作者选取的日常生活片断鲜活,表现的小人物不完美、有缺点,却让人感到亲切。秦锦屏擅长采用打工者、城市闯入者的视角来认识城市,展现出的文化差异性是使作品更丰富的一个原因所在。秦锦屏在南方生活又有北方的底蕴,未来的创作应该在这一点上继续开掘,以形成创作的独特符号和特点。曾和秦锦屏合作过多部作品的表演艺术家李文启认为,该剧没有直接书写奔赴一线的医护人员,而是将其虚化,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该剧采用的新颖角度和运用的喜剧元素,增加了作品的可看性,也让人对剧中出场的人物过目不忘。

  校园剧在秦锦屏的创作版图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她的剧作集《给孩子的校园剧》中的17个剧本都与中学生的成长生活有关。邱华栋从校园剧对于当下教育方式的重要性角度指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应该接受这样的训练和教育。校园剧可以让孩子们通过戏剧的方式生动鲜活地进入剧作的情境里,有角色感,让他们在戏剧中面对各种情况,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资深编导王敏说,如今的儿童剧普遍以典故、成语、当地传统为改编题材,这种传达价值观的方式一定意义上已显老套。秦锦屏的儿童剧创作以城市里的生活为题材,更符合现在孩子们的接受水平和接受环境,例如在剧中表现物质的富足与精神的富足不是对等的,把正确的价值观输送给孩子,颇有教育意义。《中国教育报》副编审张贵勇认为,现在许多孩子都是“小戏精” ,应该在学校中大力推广校园剧。秦锦屏把每一个给孩子的故事都写得很有幽默感,语言生动活泼,并且运用了不少网络语言,再版时可以不断更新这些语言,让孩子们喜欢而有共鸣。

  作者:文博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