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教育 > 教育学者

北大清华课程互选创新高校资源整合

时间:2021-02-23 10:14:37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奚其谷

  作者:奚其谷(媒体评论员)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北大清华相互开放本科部分课程选课已经一年,正在“稳定运行”中。

  校际相互开放本科课程互选,是将高校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做法之一。这个做法,在欧美一些高校早已流行,且已制度化运行。欧美一些大学,彼此可相互选课的课程不限于本科课程,研究生、博士候选人、博士后的课程乃至研究项目都是相互开放的,因此,这些学校的学籍及学位的名称越来越限于证书的意义,其所内含的知识构成来源并非毕业(学位)证书上的一个学校的名称所能覆盖。

  据报道,春季学期开学后,北大和清华互选课程将增至83门,涉及695个课位。其中,北大将向清华本科生开放56门通识课的选课,涉及396个名额;清华将向北大开放27门课程的选课,涉及299个名额。以北大清华的办学规模来看,两校开放的课程数量和课位数目还极其有限,因而对各自教学资源整合的效应也极其有限。但是,这些有限的彼此开放,仍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开放互选课程必须确立学分互认机制,这一前提倒逼两校各自的学分管理及其相关管理制度改进和完善,由此促进形成一个更加开放和动态的学术管理体系,根据现实不断优化教学和研究资源组合。

  相较而言,以北大清华的空间位置及其日常联系的方便程度而论,其彼此开放的优势要远超美国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彼此开放所具有的优势。实际上,在美国,类似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地理位置相近的学校互相开放部分甚至全部课程互选已是普遍做法。并且,其相互选课的“优惠”,并不限于需要计入学分的本科学生和研究生,甚至也不限于博士候选人和博士后研究者,更扩大到了不需学分的来校访学者(旁听)。不仅如此,跨地理空间的彼此开放选课和研究项目的学校也很普遍。在此,由于学分的价格是公开可见的,相互开放选课的高校,如果出现校际选课的流向和流量失衡,则有可能造成到外校选课学生数量多的学校的财务损失,因此,开放校际彼此相互选课会成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以吸引更多学生选课的一个动力。

  如此做法,其意义已不仅限于高校整合优化资源,而是在更广范围内促进提升高校教学水准,使高校的教学和研究整体水平保持在一个相对均衡的程度。将高校群、地区间高校的教学研究水准保持在一个均衡程度,其做法也不止学校间相互开放选课一项。在高等教育发达的美国,“常春藤”盟校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学校群体之间的图书馆资源是共享的,学生借阅的书籍如果在其他学校,只要登记确定借阅,所需书籍就会被免费快递至所需者手中,阅读后只需归还到本校图书馆即可。

  而更大范围的相互开放则是校园互联网的开放和真正意义上的网络互联。美国高校间的互联网是互相开放的,一个学生只要在本校(免费)注册登录过网络,那么在其他任何高校都可自动(免费)联网。这样的做法,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不妨先做起来。这些做法无疑将加大高校的管理难度,但是,其中的难点更多应该在观念层面和高校管理体系层面。单就硬件设施而言,借助现代化管理手段,推进校际开放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毕竟,国外高校彼此开放课程互选且制度化之时,其管理方面的硬件设施和环境,要比当今中国高校所具有的硬件设施差得太多。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23日 15版)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