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青: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市场规模、爱国主义教育、新发展格局、民事调解、教师培训服务制度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王一鸣:大力发挥我国市场规模和生产体系优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是要将我国市场规模和生产体系优势,转化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这就要求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挖掘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发挥巨量生产要素优势,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提高国内大循环效率;发挥海量创新资源优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发挥对外贸易大国优势,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促进内外市场和规则对接,创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供应链生态,形成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总之,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我国需求结构升级和供给能力提升,推动供需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均衡,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摘编自《经济日报》
【王凤青: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凤青表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抗战精神得以形成的强大助推力。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面对强敌入侵,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团体及海外华侨华人,都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侵略者的战斗中,谱写了一段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史诗,成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支撑。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仍需要把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动员起来,形成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局面。要把抗战精神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刻挖掘抗战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模范人物、爱国人物的高尚事迹,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不断丰富弘扬抗战精神的载体,选好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充分发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用好报刊、广播、影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文化馆等各种媒介,让更多人了解、熟悉抗战精神,为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提供有力支持。
摘编自《光明日报》
【孙墨笛: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孙墨笛认为,国内大循环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则有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不断为国内大循环注入新的动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稳定性和竞争力,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二是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流通领域存在的结构性、机制性、技术性障碍,使生产、分配、流通各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是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有效对冲疫情冲击,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挖掘和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摘编自《人民日报》
【石宏等:民事调解需建立多元化监督方式】
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检察院石宏、邢辉、由华翰指出,民事调解检察监督方式应向多元化发展,对民事调解各阶段均有相应的监督手段,方能切实有效地纠正错误。针对民事调解书,利用抗诉、再审检察建议等手段督促法院纠正错误民事调解。对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调解案或者发现审判人员在调解中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的,应当提出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通过启动再审程序,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形成新的公平公正的民事法律文书。对违反法律规定,但不适用再审程序进行纠正的案件,应当提出检察建议。对于审判程序中的一般违法行为,可以发出检察建议书或纠正违法通知书。对于多起案件、类案中反映出来的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可以发出改进工作检察建议。对于仲裁机构作出的虚假仲裁并已进入执行程序的,建议制定针对仲裁机构的撤销类或纠正违法类检察建议,通过该类建议撤销相关虚假仲裁文书,从而纠正错误执行程序。
摘编自《检察日报》
【牛文明:逐步建立面向未来发展的教师培训服务制度】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牛文明表示,在当前政策制度下,教师培训均有明确的起止期限:短期项目分为10天、15天、20天;长期有1—2年的跨年度项目。这样的时间安排与西部教师持续性的学习需求并不十分匹配。有鉴于此,应逐步建立面向未来发展的教师培训服务制度:一方面,尊重教师发展规律,在顶层设计上将培训分为“研修”和“跟踪”两个阶段,延长“跟踪”阶段时间,明确“跟踪”阶段的目标任务、经费保障等具体细则,确保培训跟踪“不断供、不掉线”,实现“扶上马、送一程”。另一方面,实行多种方式协作,共同完成跟踪指导。借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多种学习平台,建立授课专家与参训教师定期跟踪指导机制,解决教育教学难题,持续提升专业素养;结合西部地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建立名师帮扶机制,实现本土专家的辐射引领;充分挖掘参训教师资源,组建学习共同体,互通有无、互学经验、共同发展。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郑芳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