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教育 > 教育学者

以主题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奋笔书写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时间:2019-10-14 11:13:38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殷奇

 作者: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外国语大学基地研究员、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殷奇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育事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加快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跨越更是当务之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系统总结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作为十大战略任务之一。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们党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党员干部做到“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这是我们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向全党发出的时代之问,也是我们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强大动力。笔者以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其时代意蕴。

  第一,坚守教育报国初心,从全局和长远角度来把握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守初心,就是要求全党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时刻思考“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发展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才能适应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时代需要,才满足人民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期待,才能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目前,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为了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前提,不断提高我们立足我国历史、文化和国情,扎根中国大地办学治校的能力;要认真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进一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及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来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迈向高质量的发展。

  第二,勇担立德树人使命,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使命,就是要求全党牢记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担使命就是要求我们把建设教育强国放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深化理解,勇担立德树人使命,铸就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之“魂”。这其中,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中国历代都崇尚“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如《礼记•大学》就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也强调:“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党的十九大,再从全国教育大会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为了把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转化为具体行动,我们需要多管齐下: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遵循,引导广大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守正创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要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将严管厚爱的理念贯穿于师资队伍建设之中,倡导“四有”好老师,努力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办学治校,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和增强综合素质;要适应技术变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增强立德树人的成效。

  第三,对标一流找差距,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找差距,就是要求全党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的放矢进行整改。“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我们决不能淡化发展的意识,不能降低发展的热情,不能减少发展的干劲。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师生群体进行调研,广泛听取意见,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挖深。可以说,“找差距”是高校发展“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我们既要研究中国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知识创新以及对外吸引力等存在的差距,也要研究本校与国内顶尖高校在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等存在的差距,还要查找个人在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认识上、能力上和行动上等存在的问题。在“找差距”的基础上,我们必须从两个方面来寻求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活力。一方面,我们引导教师队伍认识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道理,认识到特色就是优势、活力和核心竞争力,要在“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上“咬定青山不放松”,将产学研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以释放社会各界参与支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外部活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优化评价和考核体系,探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教师流转退出机制和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等,促进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地位,不断激发高校教师队伍的内部活力。

  第四,围绕六个“度”来抓落实,加强学习成果的转化,引导师生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集智聚力。抓落实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要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任何工作要出成绩见成效都离不开有效的落实,且需要拿出“啃骨头”的韧劲和“钉钉子”的钻劲抓到底。具体到推动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式发展上来,则一定要在六个“度”上下功夫:一是要确保广大师生在参与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上有“广度”,引导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二是要确保将主题教育与学校发展相结合进行思考上有“深度”,引导师生将个人奋斗的“小我”融入学校发展和国家需要的“大我”,具备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三是要确保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和整改落实等上有“进度”,使其认识到“春兰秋菊不同时”,切实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四是要确保党员干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上有“热度”,正视解决中央关心、社会关切和师生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五是要确保宣传先进教育典型、以点带面地推动整体工作上有“影响度”,引导师生认识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倡导开门办教育,增进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良性互动。六是要确保广大师生对主题教育的整改措施和成效有“满意度”。“寻常处见功力,细微处见真章”,高等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从细节着手,将工作落在难点、落在堵点,落在实处,让师生在学校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切实共享办学成果。

  70年波澜壮阔,70年春华秋实,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正在向普及化目标迈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所说,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强化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一价值共识,从而迸发出强烈的行动意识,奋笔书写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需要!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