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教育 > 出版博览

《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晓古今变迁 知何以中华

时间:2023-01-19 10:04:43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黄小异

  一块块版图构成中国,一段段文化组成文明。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延续前两季“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的主旨,用地名铭记历史,以地名致敬时代。面对熟悉的、陌生的、诗情画意的、厚重沧桑的地名,节目组用多种方式让观众收获新知,感悟中华文化。

  每一个地名的背后,是五千年文明的坐标。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所在地,走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的巾帼英雄秦良玉;厦门市思明区的延平路、小走马路和演武路等都是为了纪念在那里领兵战斗的明清爱国将领郑成功;诸如湖南省的长沙市、娄底市等,在中国有不少地名都和天上的星宿有关,而这种天文分野,是由中国传统星占学衍生出来的一套认知天地对应关系的理论体系。节目中的一道道考题,让一个个抽象的地名变得“有血有肉”。嘉宾的一段段讲述,让一幕幕历史呈现在我们脑海中。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邯郸,2000多年历史的咸阳、成都等,不仅是简单的坐标,更见证着古风雄浑的厚重中国。

  在本季节目中,节目组还联合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单位,打造创新环节——舆图看地名。该环节精选出《重庆府治全图》《象山港图》等极具学术与文献价值的中国传统舆图,通过拼图竞技、画面展示、专家解读等方式,引发观众对传统舆图的兴趣与关注,引导他们了解舆图的图文内容、绘制技术和艺术风格,特别是其背后承载的地名文化内涵。

  每一个地名的背后,亦是百年大党的奋斗。中共一大会址、嘉兴红船、赤水河……从见证建党百年的奋进之路,到筚路蓝缕的新中国建设征程,从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再到宏伟壮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节目以人带史、以史写人,通过革命先烈真实动人的故事,生动展现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理想。

  上下千年,行至今日,在有悠久历史的中华大地亦上演着新时代的中国故事,铸就着令世人瞩目的卓越成就。本季精心打造的“特别出题人”环节,重点讲述地名背后的当代故事。冬奥成功的背后,有首钢制冰人的努力。乡村儿童笑脸的背后,是乡村教师辛勤耕耘和乡村教育建设数十年的发展。洞庭湖上鱼儿跃的背后,是诸多渔民舍弃眼前利益,支持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的情怀。蜀道不难,高铁飞驰的背后,是几代铁路人的血汗。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参与者、建设者,他们的讲述平实质朴,充满生活气息,让观众看到地名背后属于这个时代的面孔和奋斗。通过“特别出题人”的讲述,我们还看到了多地的幸福故事。陕西省西安市的新筑车站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从一个四等小站一跃成为国际陆港。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地北京市房山区堂上村,如今通过红色旅游与核桃林这“一红一绿”走上致富路。通过将党的百年历史作为重点,节目把地名与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通起来,让观众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中国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以中华大地为经、以五千年岁月为纬,全面、立体、生动地呈现了中华儿女一脉相承的精神,诠释了中华文明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秘诀。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生长在那里,对自己的家乡有不一样的感情。地名之中有家乡、有他乡,无论是家乡的记忆,还是他乡的精彩,都在家国情怀之中。了解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将“家”“国”二字装在我们的心中,便是节目所求。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8日 15版)

[ 责编:杨煜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