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建党之路,也是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上海解放70周年的双重纪念,我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战上海》。当时在热销,我也到处宣讲。上海人民出版社王为松社长已经在为2021年的出版谋划布局了,他邀我写一本建党的书。
《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刘统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年12月版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已经人所共知,关于共产党早期组织和中共一大的著作已经出了很多,还能写出什么新意呢?在构思选题大纲时,我们共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不是孤立和偶然的,而是历史时代发展的产物。要想写清楚他的诞生,必须将其放到一个更大的历史范围去研究和探讨。
我要把这本书写成一个“寻路”的过程,就写20世纪前三十年的中国历史。世纪初的辛丑条约、庚子赔款,把中国拖入了灾难的深渊。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王朝的腐败,使得中国的仁人志士都要推翻它。于是就有了愤青和刺客,就有了革命党一次次的起义。今天看起来这些行动就像以卵击石,个人能有多大力量,能推翻一个拥有军队的政权吗?但这些革命者真的是一腔热血,明知要牺牲,也义无反顾。他们的牺牲唤起更多人的响应,终于推翻了封建王朝,迎来了共和的民国。
资产阶级革命者的软弱、内耗、涣散和种种缺点,使他们无法组建一个坚强的政党,无力撑起一个共和国,政权又落到军阀手里。幻想破灭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去寻找新思想、新主义,于是开始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唤起了全民的爱国热情,一群革命青年脱颖而出,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懂得了联系广大群众,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也经历了幼年、青年和壮年。从理论宣传到工人运动,从国共合作到武装斗争,谁都没有经验,挫折和牺牲远多于胜利。在血与火的实践中,共产党人摸索出了革命的方向和道路。毛泽东从井冈山到古田会议的经历,为中国革命寻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这样写历史,就能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就能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发展是一步步来的,不是凭空而降的。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一批又一批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继,历尽艰难完成的。如同一座大厦,是从一砖一瓦铺垫积累而成的。
有了思路和构想,怎么在一本书中体现呢?
第一,历史要写得真实生动,让人读得进去,就是要有故事。历史不是枯燥的教条,而是鲜活的、生动的,是一个个历史人物和事件组成的。要真实地反映历史,首先要注重第一手资料,从历史档案和当事人的记录中去挖掘。近现代史的资料浩如烟海,怎么选择,取决于你的洞察力。研究历史有两种方式:一个是知道了结果后,再去总结提高,上升为理论,我把它称为“事后诸葛亮”;一个是站在历史现场,感同身受地还原当年的场景,我就是要追求这样的效果。应该说,当年的革命党、知识青年都是很单纯的,一腔热血就干起来,谁去考虑那么多的后果呢?如果都是老谋深算,就没有那些英雄烈士的壮举了。
要真实地再现历史,不但要读档案和原始资料,还要实地考察。这些年,历史考察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许多事情不到现场,就没有真实深刻的感受。我到湖南浏阳,从七溪村走到排埠村,感受毛泽东初出茅庐险些送命的惊险;从江西寻乌圳下村走到瑞金大柏地,才能感受什么叫“创业艰难百战多”;在赖坊村协成店毛泽东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想想他在这么偏僻的小山村里却在考虑中国革命如何走向胜利的道路,由衷佩服伟人的胸怀。这些感受,都是在书斋里得不到的。
同样读文献和档案,一定要追求原始版本。在历史研究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了解当年的历史非常有价值。我在写井冈山这段时,基本上引用了原版,表现了初期革命探索逐渐成熟的过程。
本书的写作主要依靠历史档案。许多档案整理者的辛勤劳动为我提供了方便。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整理出版的建党先驱的文章、日记,以及共产国际档案和租界档案,为我研究建党过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本书写作中,北京市档案馆又出版了五四时期档案,为我提供了新材料。学无止境,随着历史资料的不断推出,必将促进历史研究向新的高度前进。
第二,历史要写活,就是要把人物写活。20世纪初期的历史之所以生动,就是因为当年的人物极有个性。我一向反对把历史人物人为地拔高,给他们涂上一层层的油彩,把一个活人变成僵化的偶像。真实地再现他们的一举一动,还原他们的真性情、真面貌,是本书追求的效果。任何人物,无论伟大还是反动,都不是单一的;他们的经历和思想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是立体的。有正面就有反面,有优点就有缺陷,问题是他们的优点在历史上发挥过先进作用,还是缺点起到过负面作用。蔡元培在许多人笔下就是“民主之神”,我也写了他1927年首倡“清党”。吴炳湘是京师警察总监,职业就是捉革命党,但是他对学生还很客气,对陈独秀也有关照。章太炎是我太老师,虽然未曾谋面,我阅读他的史料时,感受和鲁迅一样,一会“章疯子大发其疯”,一会“章疯子居然不疯”。后来他退出政治,在苏州讲习国学。那时我导师王仲荦是他门下学童,每天听先生讲训诂,章自己讲得昏昏欲睡。听到街上报童喊号外,立刻精神一振,叫学生买报来,一边看新闻一边侃侃而谈时政。原来他内心深处,还没有熄灭革命之火啊!王先生的讲述启发了我,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历史。
所以,看人看问题能全面,也就多了理解和宽容。有些事情就是突然发生的。历史就是这样,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然而这些个案综合起来,就汇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把这些真实的细节写出来,读者看了才觉得可信。
这本书不仅是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革命前辈,而且献给那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奋斗过、牺牲过的先人。想想他们当年都那么年轻,如果不去当革命党,不去拿起枪杆,也可能是学者,是成功人士。可是他们凭着血气方刚,怀着一种理想和信念,义无反顾地献出了生命。青史留名、永垂不朽,才是他们的人生价值。把他们写下来,是我的责任。原来年轻的时候,感觉到处都是史料,消化不了,爬不出来。现在反而感觉简单了。前人没说清楚的,你把它讲清楚。前人没写准确的,你把它写准确。事情写得越简明越好,文字越平实越好。这样,也许这本书才有保留的价值。
(本文为《火种》一书后记,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