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三区三州”脱贫,“硬仗中的硬仗”如何打赢

时间:2020-07-21 10:17:12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李晓、张勇、尚杰、王斯敏

 编者按

  “三区三州”地区多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致贫原因复杂,成为决战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攻破的硬堡垒。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如今,这些地区脱贫成效如何,还面临哪些难题,应该怎样及时解决、确保如期脱贫?光明智库特邀“三区三州”脱贫攻坚一线人员讲述心声,并请专家分析建言、探求脱贫路径。

“三区三州”脱贫,“硬仗中的硬仗”如何打赢

青海省囊谦县山荣村村民在扶贫产业园内制作黑陶。新华社发

  【一线讲述】 

“高原牛”变身“脱贫牛”

讲述人:青海省囊谦县委书记 张琨明

  囊谦县是国务院1984年确定的全国首批贫困县之一,也是青海省15个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之一。这里气候条件恶劣,经济社会发展落后,贫困发生率接近30%,是青海省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

“三区三州”脱贫,“硬仗中的硬仗”如何打赢

随着出栏率不断提高,青海省囊谦县牦牛产业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光明图片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主线,立足牦牛产业的先天优势,寻找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的突破口,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囊谦特色的畜牧业发展之路。

  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有很多“拦路虎”。以牦牛产业为例,囊谦县拥有草场面积1663万亩,年平均存栏牲畜约41.7万头,是青海省牦牛存栏量最大的地区之一。但前些年,群众普遍存在“禁宰惜售”思想,有牛不出栏是司空见惯的事。

  牛羊不出栏,等于端着金碗讨饭吃。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我们狠抓精神扶贫,努力改变群众的观念认知,并与乡镇签订牲畜出栏目标责任书,建立出栏奖补制度,让村社干部带头引导群众,积极推动牛羊出栏。渐渐地,群众尝到了甜头,主动性增强了,近四年来,累计出栏牛羊45.8万余头。

  在此基础上,我们着力推进“三区三州”生态畜牧业、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等项目,成功实施了东坝乡“千头牦牛”工程;大力推广“三增三适”牦牛养殖新技术,提升牦牛的品质和出栏结构;进一步推进“粮改饲”项目,力争实现草畜平衡。这些措施改变了原来靠天吃饭的粗放经营模式,推动牦牛产业提质增效。

  不仅仅是牦牛产业。近几年,我们聚焦产业脱贫,大力倡导合作社经营模式,鼓励和引导农牧民群众积极发展牦牛、青稞、光伏、旅游、民族手工艺等特色优势扶贫产业。未来,我们将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在产业带动下,囊谦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000元提高到9852元。2020年4月和6月,还分别通过了贫困县退出省级第三方评估检查以及国家第三方抽检,顺利实现脱贫摘帽。“高原牛”变身“脱贫牛”,群众走向小康生活的信心更足了。

“桃花源”里开出致富路

讲述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谷莫村驻村第一书记 余国华

  “前面是山,后面是山,一望无尽绵绵的群山,它挡住了我的视线。”电视剧《索玛花开》的故事原型地就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谷莫村。这里溪水淙淙、如鸣佩环,是不少观光者心中的“桃花源”。

“三区三州”脱贫,“硬仗中的硬仗”如何打赢

四川省昭觉县谷莫村村民在售卖产品。光明图片

  2019年,我作为凉山州政府办扶贫干部,来到谷莫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刚到这里,就发现彝族老乡们虽然已于2018年摆脱贫困,但腰包还不够鼓,思想还挺封闭。如何拔掉穷根,实现乡村振兴,成了落在我肩上的一副重担。那时,全域旅游正在省内推行,不少村落在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从自然禀赋、交通条件、民族特色来看,谷莫村绝对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我仿佛嗅到了致富的气息,急切地想带着乡亲们迈开第一步。

  万事开头难,“三座大山”横亘在面前:资金从哪里来?怎么吸引游客?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寻找平衡?但我坚信:翻越了大山,眼前就是一片坦途。这条路,再难也要走。

  先说钱的问题。刚脱贫的群众害怕返贫,从腰包里掏钱去投资从未接触过的民宿旅游,难免望而却步。我想,应该帮助他们找到启动资金,等看到效果后,再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持续经营。不久后,在凉山州政府办协调下,谷莫村通过“四好创业基金”项目拿到了10万元启动资金。我们用这笔钱购买了床、洗漱用品、灭火器材等民宿经营所需的产品、设备,免费分发给符合开办民宿条件的11家农户,还手把手教他们改善卫生、提高服务标准。终于,这批民宿开起来了。

  再说游客来源。经过多方协调,我们联系到一位在凉山做过义工的深圳友人,他组织了不少朋友来村里体验,让村民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他又推荐其他团体来到村里,加上来自西昌等地的旅游团、周围村镇的散客,口碑一天天树立起来。从去年5月至年末,全村旅游收入约12万元。未来,如何与区域整体性旅游相融合,实现与外部市场的有效对接,是我们长远规划的方向。

  如今走在村里,你能看到传统的土坯房建筑,写有汉彝双语的文化墙,跳着打击舞蹈、吃着坨坨肉的老乡,此外,你还能在村办夜校里听到文化课。“开发”让人们开了眼界、移风易俗,“保护”让他们守住了特色、增强了自信。彝乡的“桃花源”,正在走上绿色发展、永续发展之路。

青山绿水“金果果”,生态脱贫路开阔 

讲述人: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乡乡长、独龙族干部 孙玉才

  云南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是独龙族唯一聚居地,人口4227人,99%以上为独龙族。独龙江乡过去是全国最偏远、最封闭、最贫困的乡镇之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扶持下,2019年4月,独龙族整族脱贫。

“三区三州”脱贫,“硬仗中的硬仗”如何打赢

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马库村独龙族妇女在编织独龙毡。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摄/光明图片

  在刀耕火种时代,独龙江乡森林受到毁灭性破坏,极度贫困相伴而生。通过退耕还林,森林逐渐恢复了,贫困的根子却依然扎得很深。近年来,我们找到了一条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共赢相生的新路,“生态好、收益才好”的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

  几年前,草果成了乡亲们的“金果果”。2019年全乡草果种植面积达68690亩,产值1110万元,户均增收9674元。除了草果,全乡还种植重楼1641亩,花椒8700亩,核桃8000亩,逐步形成了以草果、重楼、花椒、独龙牛、独龙鸡、独龙蜂等为主的特色种养殖业和生态旅游业。我们成立了8个合作社,建设了2个草果烘干厂,建成5个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全乡农民人均收入从2009年的908元增加至2019年的7000多元。

  现在,独龙江3A级景区创建成功,首个四星级酒店开门迎客。来独龙江的游客越来越多了,大批群众参与到旅游服务行业中,“家门口就业”给了他们走向富裕的希望与信心。全乡还积极探索“生态护林员+”的生态脱贫模式,激发群众巡山护边的积极性。目前,313名村民成了生态护林员,其中195名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近两年,全乡实施“以电代柴”项目,推广电磁炉等11种家用电器,建设节柴灶和沼气池,既便利了生活,又保护了生态。

  回顾今昔变化,全乡人民都很感谢这片养育我们的青山绿水。依靠它,我们有信心继续发展生态产业,让生态脱贫的道路越走越开阔。

  【智库答问】   

凝心聚力“战”,精耕细作“扶”

  本期嘉宾

  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讲席教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李小云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陆汉文

  1.消除“顽固性贫困”意义深远

  光明智库: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地区总体特点是什么,当前脱贫进展如何?

“三区三州”脱贫,“硬仗中的硬仗”如何打赢

李小云

  李小云:总体看来,“三区三州”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欠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教育资源、医疗卫生条件差,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于全国其他地区。历史上,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远离工业文明,不少民族属于直过民族。

  随着全国脱贫攻坚的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也迎来了脱贫曙光。目前,全国已有97%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这是决胜脱贫攻坚最重要的基础。其中,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和医疗保障发挥了巨大的兜底作用。当下的难点是稳固脱贫攻坚成果,尤其是防止返贫。我们一方面需要强化兜底扶贫政策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创造增加收入的稳定条件。

“三区三州”脱贫,“硬仗中的硬仗”如何打赢

陆汉文

  陆汉文:深度贫困地区致贫原因复杂多样。一是自然环境恶劣,多为山区或高寒地区,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条件差。二是位置偏僻,远离区域经济中心,交通困难,商贸物流落后,市场接入严重不足,特定资源优势无法转变成产业优势。三是社会文化封闭,居民受教育程度低,少数民族人口多,社区发育不足,脱贫发展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落后,与具有明显封闭性的社区及文化形成相互制约关系。

  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进展顺利。贫困人口“两不愁”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整体上得到解决。“三区三州”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当前需特别关注的难点:一是南疆四地州、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等地剩余脱贫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和增强内生发展能力的实践探索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极度贫困人口在搬迁脱贫、兜底脱贫基础上实现社会融入、摆脱“贫困陷阱”仍面临较大困难。

  2.“内生动力”与“外部支持”有机对接

  光明智库:怎样通过外部支持与内部驱动的有效统一,使“三区三州”实现根本性脱贫?

  陆汉文:关键是要抓住问题症结,精准施策、综合施策。融入现代社会及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程度不够,是“三区三州”贫困落后的症结所在,也是把外部支持与内部驱动统一起来的切入点。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现代化的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不仅可以改善物质条件,还能传递科学知识和现代意识、市场观念,是实现内部驱动的物质基础。其次,要加强学校教育,帮助青少年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习得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融入日益一体化的国内市场和社会。对于少数民族聚集区,可以在普遍提供15年(学前三年至高中阶段教育)免费教育基础上,探索提供3~4年免费大学教育。这是通过教育帮扶提升其脱贫内驱力的有效途径。再次,要提升贫困社区统筹发展能力。依托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引领作用,发挥村两委和村集体、合作社、龙头企业的组织功能,将缺乏内生动力和发展思路的农户组织起来,以集体化生产经营活动提高收入水平,通过有组织的社会文化活动培育现代价值观和生活习惯,进而实现以组织化为载体的内驱发展,潜移默化培养农户的内生发展能力。

  李小云:帮助“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根本性脱贫,需要长期战略。首先,应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基本目标。云南怒江州贫困群体住房问题、四川凉山州贫困群体教育问题,以及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建设等都是亟待补齐的突出短板。同时,应关注“三区三州”内在文化与现代主流文化的有机衔接。通过保护当地文化的多样性、当地社会习俗的特色性,逐渐推动其传统型文化与现代发展型文化相互结合。对此,不能依靠简单的外部干预,而要在当地社会文化体系中挖掘、培育属于这些群体自身价值的发展型文化要素,使之与现代发展型文化要素充分对接。

  3.构建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格局

  光明智库:大部分深度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陆汉文:根本出路在于以政府支持引导为支撑,构建深度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格局。

  制度层面,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除了通过公共财政为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农牧业发展模式提供补贴外,政府还应支持建立基于市场的环境服务交易机制,支持深度贫困地区通过植树造林或种草,形成森林碳汇、草原碳汇,并在碳交易市场中转变成经济收益。

  行为层面,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应重点发展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产业。一是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形成生态服务溢价。二是生态旅游业,通过提供清洁空气和生态景观,满足旅游市场生态消费需求,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三是手工艺品、文化创意产品等低碳产品,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变成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低碳产业。

  李小云:深度贫困地区普遍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但多具有发展特色产业,尤其是乡村旅游的条件。以农户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业兴起,特色农产品广受市场青睐,成为当地优势所在。比如,云南省勐腊县深度贫困的瑶族村寨通过发展高端休闲和自然教育类新型产业成功脱贫,乡村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4.注重脱贫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光明智库:目前,决战脱贫攻坚时间紧迫。除了上述建议,您认为“三区三州”脱贫的关键举措还有哪些?

  李小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方案不同于其他地区,主要体现在产业开发、补齐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短板等方面。这些地区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基本生存问题的同时,应积极推动特色产业开发,吸引贫困群体就业。这些地区劳动力不易流动,大多数村庄从社会经济角度讲相对完整,因此,通过发展产业吸纳就业,是短期内解决收入问题的重要途径。从长远角度看,应注重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当地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质量,完善公共医疗服务。

  陆汉文:“三区三州”地区的贫困由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维度因素交织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凝心聚力、精耕细作。

  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要坚持各级书记抓扶贫,以脱贫攻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把基层党建摆在脱贫攻坚重要位置,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离不开外力帮扶。要继续强化援疆、援藏政策,进一步完善东部地区对口帮扶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等地区的扶贫协作制度,通过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不断改善“三区三州”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

  离不开市场机制作用和基层社区能动性。要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大户紧密嵌入市场,引导普通农户养成市场意识,让竞争机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离不开脱贫攻坚责任制的贯彻。要明确“三区三州”各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责任和各帮扶主体责任,通过考核评估、督查巡查、挂牌督战等措施确保各项责任落到实处。

  要特别注重脱贫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今后3至5年间,要按照“扶上马、送一程”的思路,进一步做实“三区三州”精准扶贫和稳定脱贫各项工作,建立健全返贫致贫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干预体系,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探索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

  (本版头像均为郭红松绘)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张勇、尚杰、王斯敏)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21日 07版)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