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注极大热情装饰的两座爱巢是雨果写就的“真正的中国诗”
写下《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名著的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可谓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世界文学巨匠之一。然而,人们对于他的了解,或许仅是冰山一角。昨天,“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特展亮相上海明珠美术馆,以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馆藏的逾200件雨果创作及相关作品,首次向中国观众较为全面地展现这位大师在多元领域的探索。
这些展品包含绘画、雕塑、摄影、书籍、书信手稿、室内装饰、日常用品等,其中有很多是第一次在巴黎之外展出。人们将惊叹于隐藏在文豪光环背后、鲜为人知的生动侧面与蓬勃创作,比如,雨果同样是个艺术家,是个装饰艺术家。
“展览筹划了三年。恰逢巴黎的雨果故居博物馆闭馆,很多藏品甚至是镇馆之宝才有机会带到中国。”明珠美术馆执行馆长、此次雨果主题展联合策展人李丹丹说。她坦言展览选在今年上海书展前夕开幕是有意为之,“我们希望美术馆能够面向更多的人,不仅仅吸引艺术爱好者前来,也吸引文学爱好者和更多人走进展厅,了解雨果——一个我们熟悉的陌生人。”
首次集中呈现的绘画原作,折射出文豪被遮蔽的绘画才能
文豪雨果原来有着惊世骇俗的绘画才能。艺术大师德拉克罗瓦曾在给雨果的一封信中说:“如果您决心当画家而非作家,成就会高过这个世纪全部艺术家。”雨果的绘画生涯,始于1834年夏季的旅途中,用画笔记录下沿途风景,并在之后逐渐融入想象的成分,进入精神世界的探讨。他这一生创作了3000多幅画作,即便曾一度不得已停止文学创作,也从未放下手中的画笔。
此次展览特设雨果绘画专区,首次集中呈现他极具代表性的重要画作原作,从1834年开启的旅行画、带有签名的标志性风景画,到难得一见地为自己的小说《海上劳工》所作插画等,让中国读者直面雨果在不同领域的多样才华与生动侧面。
雨果的随手画究其内容其实鲜少与其文学创作直接相连,却可被视为他艺术天才彼此相通的两个侧面,体现出一种强烈的互文性。
雨果的绘画往往尺幅不大,随心所欲,常常被他作为“名片”或“贺卡”赠给亲朋好友,或是加上自己精心修饰过的画框作为家中的装饰。这样的画,显然是超越功利的,用以平和心绪、安顿心灵,就像他所坦言的,“在写两节诗的中间,得以轻松一下”。这些“小画”中迸发的创造性张力,却令人瞠目结舌。比如,雨果的画中有诗,其画作甚至比其诗作更富有诗意,抒发一切文字难以言尽的情感,并且越到后期,他绘画中的超现实主义风格越成熟、越明烈。又如,雨果把画面当成多种技巧与媒介的实验场。他曾在给诗人波德莱尔的信中写道:“我只是在这些画里混合用上点铅笔、木炭、乌贼墨、煤粉、炭黑,以及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混合物,才能大体上表现出我眼中,尤其是我心中的景象。”有艺术评论家认为,雨果这样的创作方式影响了法国现代艺术家让·杜布菲。
对于中国心向往之,不禁亲自动手创作中国风装饰作品
“雨果从来没有踏上过中国的土地,但中国以及中国的文化艺术在他的人生之中实在太过重要。他和他一生的挚爱朱丽叶都深深沉醉于中国的文化艺术。在给朱丽叶装饰她的房子时,雨果用了非常多的中国元素,包括瓷器、大漆家具等等。他把中国装饰艺术献给了他最爱的人。”李丹丹告诉记者。
展览特辟的“装饰家雨果与高城居”板块,揭秘的便是雨果的“中国情结”。高城居是雨果1856年用《静思集》的稿费买下的一栋住宅,位于根西岛。1864年,雨果又为朱丽叶在高城居右边的20号买下一幢小楼,取名“高城仙境”。这两处居所均由雨果亲自装饰设计。由于中国文化艺术是雨果与朱丽叶共同的爱好,在装饰这两座爱巢的时候,雨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想象力,朱丽叶将其称为“一首真正的中国诗”。此次展览带来了雨果借鉴中国元素在装饰艺术领域探索的不少作品,也带来了“高城居”的360度全景影像以及修缮访谈视频,给予中国观众身临其境的立体感受。
雨果曾在《根西岛记事本六册》一书记录,在被他称为“码头”的地方——孤岛根西,他先后48次购买中国艺术品,花费超过3000法郎。他不仅用这些中国艺术品装点居所,更忍不住自己动手,以自己的艺术天赋创作中国风装饰作品。从中式竹质屏风、瓷器和家具中汲取绘制人物、花卉的灵感,雨果曾专为“高城仙境”创作过整整一组总计57幅“中国题材画”,并以此为图案制作木刻彩绘漆板装饰室内,让居所洋溢着中国情调。事实上,这是掺杂着雨果个人理解的中国风,既有仕女、凤凰、仙鹤、麒麟、牡丹、兰草等东方图像语汇,亦加入了法兰西民族活泼风趣的一面,展现给人们一个变幻莫测、东西混搭的“浪漫幻境”。
18世纪欧洲曾刮起过一股轰轰烈烈的“中国风”,引得当地一批艺术家、瓷器漆器设计师热衷在作品中表现东方的异国情调,当时洛可可风潮的形成与之不无关联。到了19世纪,雨果对于中国的心向往之,可以说正是延续了这样一种流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雨果对于中国的深爱,不仅仅体现在倾慕她辉煌璀璨的文明,同样体现在对于19世纪下半叶她所遭受苦难的万分同情。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雨果曾在一封公开信中毫不留情地将这次行为定义为“掠夺”,谴责这样的强盗行径,并公开呼吁:“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