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陶瓷艺术 > 展览展示

千年古龙窑 匠心传承陶文化

时间:2020-06-23 10:26:03 来源: http://www.zisha.com 作者:周杰伦

   7月27日,参加“美丽宜兴——2017江浙沪重点媒体宜兴摄影采风活动”的媒体记者、摄影大咖们来到“陶都”宜兴丁蜀镇,感受宜兴的城市名片“陶文化”,这也是宜兴最为鲜明的城市特质、最独特的文化元素。嘉宾们参观了古龙窑、古南街、陶瓷博物馆、毛国强紫砂艺术馆等地,了解宜兴紫砂壶的制作过程、发展阶段和名家作品。

  前墅古龙窑位于丁蜀镇牛角扇上,是迄今为止已有近千年历史的一座活窑。从明代延续至今,它依然在烧制壶、盆、罐、瓮等粗陶日用品。

  “这里面最高温度能到1200度,比点窑温度还高。”管理这座古龙窑的老人告诉我们:“从这里面爬进去,把陶丕放进去,然后用山上的松木烧,要烧两天两夜。以前这是私人承包的,现在镇政府接管了,边上还要造一个陶瓷博物馆,通了马路,游客进来也就方便了。”送我们离开后,老人转身锁上门。正是有他们的坚守,才让古龙窑的炉火生生不息,让古老的陶艺制作留下“活标本”。

  蜀山古南街是宜兴紫砂的发祥地,也是紫砂艺术大师的摇篮。旧时的这里,山上是泥与火的交融,山下商贾云集,过半住户从事紫砂生产和经营。紫砂器从蠡河码头通过太湖被运往全国各地。改革开放后,紫砂生产中心逐渐移至丁山,古南街逐渐沉寂下来。如今的古南街依然有着三十余家紫砂陶器店。他们利用自己的住屋生产、经营。除了陶器店,还有茶馆、布店、五金百货,都以家庭为中心,与世无争,童叟无欺,自给自足。 

  顾景舟大师的旧居进深很长,有两层。旧居摆放着很多老式家居,还有一些制壶用的工具。桌上的紫砂茶壶,茶杯错落的摆放着,似乎还能感受到顾景舟大师在这儿起居、制壶的岁月。时间在这儿仿佛是静止的。

  雨茗师傅告诉我们:“刚开采下来的紫砂需要经过两年的曝晒陈腐,除去娇气,才能让壶温润无暇。”在这里,随处敲开一扇门,就有可能直接与大师对话。蜀山古南街,有的不仅仅是享誉中外的紫砂壶,更有着刻进骨子里的敦厚、朴素、恬淡的紫砂气质。

  “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陶瓷博物馆的导游介绍说,宜兴古称阳羡,是闻名中外的“陶都”,有着7000年制陶史,紫砂、青瓷、均陶、精陶、彩陶被誉为宜兴陶艺的“五朵金花”。宜兴陶瓷博物馆则是国家最早成立的陶瓷博物馆,2013年11月正式获批为中国紫砂博物馆,成为宜兴历史上第一座“国字号”博物馆。

  “与外观靓丽的瓷器相比,紫砂陶器充满了泥土的本色,其材质遴选于宜兴紫砂,这是一种’五色土’,但制成陶器的紫砂壶仅仅保留了底色质感,外表光润细腻,却不像其他陶瓷以炫目的色彩夺人眼目。”导游在顾景舟艺术馆内为我们介绍。

  正如电影《百鸟朝凤》种焦三爷所说:“要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才能绑起来传承下去。”,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抱壶自得”便是毛国强对自己的评价。虽然已是72岁高龄却从未间断制壶。60年来,他把所有的宝贵时光都贡献给了紫砂事业,孜孜不倦地进行艺术创作。同时也几度收徒,心手相传,把紫砂技艺与精神内涵传承下去。

  正是因为这些紫砂壶艺人精益求精,持续专注的工匠精神,紫砂技艺才得以取得如此成就,享誉世界艺林。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