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陶瓷艺术 > 陶瓷文化

天青泥:雨后朦胧色,极品紫泥的面貌!

时间:2020-03-09 18:45:10 来源: 紫砂之家 作者:玄机

  宋徽宗为汝窑瓷器釉色定名时,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自此,天青色即为汝窑瓷钦定之色,亦成为影响华夏千年审美的中国绝色之一。

  天青,大雨过后天空初晴的颜色,云散天开,朦朦胧胧,氤氲着一层诗意,一种纯净清丽之色。

1576130316323122.jpg

  雨过天青云破处,一团泥料制新壶。

  在紫砂之上亦有这千年的中国绝色,紫砂珍稀名泥——天青泥。

  天青泥,是紫泥中的佼佼者,紫泥自古以天青泥为最。

  天青泥,最早的记载见之于,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

1576130335170699.jpg

  清光绪八年《宜兴县志》中记载:“土有青黄,用供抟埴。天青泥于诸泥为贵,制茗壶者特用之,黄泥供缸瓮坯之。”天青泥之精贵由此可知。

天青泥矿料

  古籍记载中的天青泥主要产于黄龙山矿区的蠡墅,此处本有开采紫砂宕口,后挖通了地下水脉被淹没,成了一个大水潭,如今也称之为大水潭矿区。

  大水潭在黄龙山的阳山面,开采最早,矿层最丰富。

1576130356184720.jpg

  天青泥产于青灰紫泥之下,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紫褐微透红色致密块状,易碎略坚硬,白色云母碎片含量极少,表面呈贝壳纹理状,有白色腊质状(烧成后会形成白点状),断面呈紫黑微透红色。

  前人因这种原矿颜色与天青染色料相似,故习惯称为“天青泥”,并不是以烧成颜色命名。

天青泥窑烧

  天青泥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较宽。

  一般烧成1160~1210℃左右。烧成后呈深猪肝色,表面呈细梨皮状,胎质细密坚润,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4.jpg

  ▲天青泥 1300多度高温烧制

  天青泥贴层是梨皮泥,烧成后呈梨冻色,与《阳羡茗壶系》中记载“又其夹支有梨皮泥,陶现梨冻色。”吻合。

  紫砂泥的呈色,因窑温不同而不同。优质泥料的窑温跨度大,颜色变化亦大。有的优质泥料甚至可以烧到1400多度。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13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时,泥料呈现天青色,有幽深寂静的古朴之感。

5.jpg

  ▲天青泥 1300多度高温烧制

天青泥制壶

  纯正的天青泥作品,质感清晰,鲜活而有灵气,被誉为“紫砂之翡翠”,且透气性好,深受收藏者青睐。

  现存传世作品,明确注明是天青泥的是,清中期杨凤年的风卷葵壶与梅段壶。

1576130418963523.jpg

  ▲杨凤年 风卷葵

1576130430175679.jpg

  ▲杨凤年 梅段壶

  当代黄龙山4号井的天青泥制壶,净寂迷人,具有冲淡之美,耐人寻味。

当代天青泥壶

#FormatImgID_7#

  咸子情 小双龙如意

9.jpg

  周忠兴 玉扁

10.jpg

  卢永强 得福

11.jpg

  陈丽英 溢香

12.jpg

  范永芳 玉乳

  在古代,天为阳,地为阴,雨过天晴,阳刚之气非常盛,视为吉祥的象征。

  这如淡烟般的朦胧天青,单纯素朴、隽永端庄,充满禅意的意蕴与深沉高雅的造型,将其与自然融合得如此切贴,可谓天人合一、物我相亲,让我们感受一种原生态之美。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