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乘紫砂壶才有的缺点 你知道多少
好的紫砂壶不是说它一定多么完美,同样也可能有一些小瑕疵,往往这些小瑕疵就是鉴定紫砂壶好坏的关键点。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上乘紫砂壶才有的几个缺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爆子、爆疵、泥爆
出现这种情况的泥料一般是砂料纯度好,硬度高,颗粒稍大,一般在四十到六十目的硬砂泥料中出现,主要原因是烧窑方法和窑中气氛,如果窑中升降温过急,大的颗粒会因内外温差力大而炸裂,出现起泡或爆疵,有些料虽然细,但因矿料本身质地稍低,在窑中升温过快或超过本身的烧制温度时,也会出现。
铁黑
是指在壶表皮下因高温熔化但还没有析出的铁质。
铁熔
是指已经熔化并析出表面的结晶铁。
泥色不均
主要原因是接壶把、壶嘴时用的脂泥与身筒泥片的密度不同,接嘴、把用的是脂泥,接好后进行细节线条梳理,填补的泥料比做壶的泥料软一些,比脂泥硬很多,是一个泥团(陶手叫烂泥),同样泥料干湿程度不同,内部的砂和浆的比例也有所差别,因此后期烧制时候在窑火内反映也会有所区别,所以很多壶接嘴、把的地方会有颜色不均匀的走刀线条。清水泥、红皮龙这种现象出现概率大些。
表皮裂纹、裂口
形成表皮裂纹或裂缝的根本原因是砂性强,粘性低,制作完成后,随着坯体逐渐干燥,壶表面会形成裂丝、裂纹,有些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到,这类壶烧成后不会漏水,也是砂性足的性格之一。
跳砂
形成跳砂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烧制时壶身因收缩,砂粒与砂料间没有缓冲,粘结力最小的那粒砂受挤压而蹦出。从这点看,有跳砂现象的壶大多是纯正的紫砂泥。要想消除跳砂现象,非常简单,在泥料里多加点脂粉泥就行,虽然不会跳砂了,但泥品同时也下降了。
花泥
成品泥放置时间长,紫砂泥料内外湿度不同、铁质聚集、表面贴近塑料纸的地方和空气接触反映等原因造成。所以,放置时间长的成品泥在做壶前,最好是重新炼一下,或反复锤炼。通常在壶烧到结晶前,就是有花泥现象也是非常轻微,大多数情况下是在烧到结晶后才出现花泥现象。所以,对有花泥现象的壶不要排斥,那是真正的紫砂壶,那些纹理初看上去难接受,其实养养会有另外一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