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陶瓷艺术 > 陶瓷推荐

紫砂艺术家的初心与坚守 - 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先生对话

时间:2020-10-30 11:54:29 来源: http://www.zisha.com 作者:蛋挞不达

  在国际经济与文化全面发展的形势下,由我国率先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成绩斐然。以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推进国际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健康发展,是中国学术研究应该担当的历史使命。

  丝绸之路也是锦绣之路、陶瓷之路、玉石之路、宗教之路、茶叶之路和香料之路,因此发展和振兴我国传统工艺对于弘扬和复兴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为此,南京大学组织了《丝绸之路与传统文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学术访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文杰,法学院副教授孙雯共同访谈徐秀棠先生,在此与读者分享其部分内容。

  于文杰:您是江苏宜兴人,宜兴有着深厚的紫砂工艺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蕴,您觉得地方传统文化给您的紫砂艺术带来哪些生活营养与思想资源?

  徐秀棠:我出生在宜兴蜀山,这里是宜兴紫砂的发祥地,明清时候就是紫砂器贸易的重镇。山下小街上制陶,山边蠡河的商人通过太湖水路,把宜兴紫砂运往全国各地。

  我的太爷爷、爷爷、父母都是从事紫砂行业,我从娘肚子里就开始吃上了紫砂这碗饭。我初中毕业以后,就跟任淦庭老人学习紫砂,后来又跟“泥人张”的第四代传人张景祜学彩塑,回宜兴以后又得到顾景舟老先生的指导。

  我们宜兴出了许许多多的紫砂工艺大师,这与我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社会有两种力量,一种是正面的引导和推动,一种是负面的阻碍和影响。文化艺术不可能不受到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宜兴人做紫砂有几百年的历史,我自己从事这一行也有60多年,我们身在这个行业中,只能是尽力在客观的大环境下,去推动我们所继承的这一传统手工艺的存续和发展。

 

 

  孙雯:“丝绸之路”又称锦绣之路、陶瓷之路、佛教之路、茶叶之路和香料之路。以中国紫砂为例,您觉得中国陶瓷文化在世界经济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徐秀棠:一切工艺品存在和发展都有规律。它和社会需求有关,和文化传统也有关。社会平安,需求就大,就出现高潮;社会动荡,就是低潮。紫砂还有一个特点,和别的工艺美术品不一样,那就是紫砂器有实用功能。紫砂壶、紫砂杯子、紫砂花盆,除了具有艺术上美学上的观赏功用,也可以是人们平时日常使用的器具。而紫砂器上附着的艺术价值,随着制作人的不同也有高低不同。所以就算是在动荡的时代,对艺术品需求不高的时代,紫砂器的生产一直没有间断过。

  在紫砂器的工艺上追求提升,紫砂器就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1958年前,紫砂的制作都只能用全手工,一道道工序自己亲自做下来,每一件作品上都有强烈的个性。这样的紫砂器是带有文化品质的,体现了鲜明的手工特点。

  紫砂做成茶壶是从明代开始的。很多人称颂说,用紫砂壶泡的茶,既不会流失茶的香气,又没有熟汤气。

  每一件紫砂器作品都能体现出时代的风格。在紫砂陶业的发展过程中,平民使用的实用紫砂壶,一直是生产的重头,制作者是上袁、潜洛农村中,农忙种田、农闲制坯的大批制陶者。明代紫砂器线条简洁,壶形由大变小。清代开始,加入了更多繁琐的装饰和手工艺,体现了贡品、高官权贵使用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有丰富的内涵。每一种艺术的存在都应该有自己的担当,承载的是一种文化,一种传统,艺术要进行创造。紫砂艺术和饮茶的传统是联系在一起的,茶艺在我们中国文化中又和人品的塑造联系在一起。宜兴名人吴冠中、徐悲鸿、顾景舟是我们的榜样。经济环境变了,不能在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打破人品的道德底线。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