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有人扬言,要把「时大彬的壶」全砸烂?
“紫砂泰斗”顾景舟先生,曾在他的《紫砂陶史概论》中说:砂艺史上一致推荐的大家,当以时大彬为典范。
自明代起,时壶就颇受追捧。作为明晚期宜兴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400年间最负盛名的紫砂艺人,早在万历年间,时大彬的壶艺就享有盛誉,一壶难求。当时江南的文人、士大夫对时壶的渴求,更是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时大彬像
1
一代宗匠被批始末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备受追捧的制壶大师,却有人写文章说,要将他的壶全砸烂!这个人便是明朝文人徐应雷。
徐应雷在其文《书时大彬事》里,描述了他眼中的真实时大彬,此文收录在黄宗羲的《明文海》里。
黄宗羲《明文海》
开篇便提:
「自余来阳羡,有客示以时大彬罍,甚小而其价甚贵,余心恶之,曰:必击碎之为快,而所谓时大彬者,必屏诸四夷为快」。
想摔时大彬的壶原因很简单,徐应雷觉得这么小而价钱却这么贵(根据现代明清史专家、作家李连利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时大彬壶的价格:二三两银子一把,相当于当时一个农民一年不吃不喝的全部收入。)
然而,识人不可途听,打脸的机会来的很快。
一次偶然的机会,徐应雷在朋友家中偶遇了时大彬。时大彬“其人朴野,黧面垢衣”不修边幅。
问及友人,其一把壶何以价千金?答:穷昼夜,疲精神,力不给,故其势自然重价如此。
▲大彬六方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
时大彬的壶,虽价格不菲,但奈何他向来散漫,对金钱没有过多的追求,时大彬爱喝酒。除了喝酒,就是做壶,所以他看上去跟乡野村夫无异。
在《书时大彬事》文末,徐应雷将时大彬与“吴中四才子”作比,徐应雷感叹其“能精而以成其名”。
2
“壶界一哥”,超越前古
时大彬之所以在紫砂壶发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在于其对紫砂发展史上的贡献。
手工技法的鼻祖:其创造了一套合理完善的工艺与技术,最重要的就是其使紫砂技艺在众多技艺中独树一帜,是紫砂壶成型工艺中的最大变革。
这种技法奠定了宜兴紫砂发展的根基,沿用至今,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大彬 虚扁壶 上海博物馆藏品
紫砂壶器型从大到小:时大彬处于紫砂工艺从简到精,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承前启后时期。他前期做大壶,在娄东与陈继儒等著名文人交游后,受文人饮茶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影响改制小壶。
紫砂壶器型从大到小的变化,对于紫砂壶历史来说是一次重要变革。
其首创调砂工艺:将制瓷工艺中的“二元配”法,移植到紫砂制作中,使砂壶闪现出浅色的细小颗粒,产生“砂粗、质古、肌理匀”的奇妙效果。
形成了时壶及其时代的一大特点,也是一种自然天成的装饰,鉴赏家称之为“银砂闪点”,赞其“珠粒隐现,更自夺目”,使紫砂壶发展趋向丰富。
3
时大彬紫砂壶近年拍卖纪录
▲菱瓣圆壶、扁圆壶
2019北京保利春拍
成交价:RMB 21,850,000
▲大圆壶
成交价:RMB 5,865,000
▲明 时大彬汲泉壶
2018年12月巨力秋拍
成交价:RMB 9,775,000
▲紫砂醴泉壶
成交价:RMB 4,928,000 元
此壶选料上乘,色呈棠栗色,表面参杂斑驳的浅色细砂,粒粒隐现,甚似熟透梨子之表皮,当为所称“梨皮紫砂”,让人不禁想摩挲把玩,配合明润古雅包浆皮壳,益见紫泥肌理质感之美。壶身为扁圆筒形,由下向上渐敛,短直流,圈耳,肩部起一棱线,自流部贯通至耳部,一气呵成,压盖微穹,配合严密,半环盖纽,底刻“万历丁未孟夏之月 大彬”铭文及款识。
▲时大彬描金桃纹紫砂壶
成交价:18,305,100元
▲时大彬款紫砂提梁壶
成交价:14,323,680元
▲时大彬制圈扭壶
成交价:13,440,000元
该壶素面无饰。器身浑圆,壶嘴昂首而立,口盖以子母线相吻合,壶钮形制特殊,作一圆圈,中留圈井,直通气孔,壶底平整,有“万历己酉时大彬制”八字楷书款,工整闲雅。整器虽小但力度十足,古朴的泥色,大气的造型,彰显了晚明文人的朴雅风格。
▲时大彬款虚扁壶
北京2015年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552万元
此款虚扁壶与上海博物馆藏「大彬虚扁」如出一辙,与宜兴陶瓷陈列馆藏陈鸣远制「调砂虚扁壶」异曲同工。以「紫茄泥」为坯,光素质朴,自然大方,壶底「时大彬制」四字楷书款识似初唐大家褚遂良「孟法师碑」结体,笔笔坚实,刀刀挺健,系名家所为。
▲时大彬 龙蛋壶
上海嘉禾2018年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207万元
此壶有850cc,是朱泥器中少见的大壶。通体状似蛋形,截盖,蘑菇钮,直锥嘴,壶嘴短而粗,出水流畅。耳把大而垂,全器平添一种拙味和稚气的亲切感,底款乘泥胎未干之际,刻写「大彬」二字阴文楷书。
时至今时,提及时大彬,仍为前者之背望尘莫及,拍场出现,人多但求一见。
时壶为何如此闻名?
无论古时还是今日,
——唯匠人用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