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陶瓷艺术 > 陶瓷术语

众艺术家联袂创意佛禅文化紫砂壶:和合之手捧莲花

时间:2020-07-15 10:09:35 来源: http://www.zisha.com 作者:小鹿

  自从明朝的供春把脱胎于寺庙僧人而加以升华,做出第一把真正意义上的紫砂壶,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了。紫砂壶如无特指,一般都是指用江苏宜兴一代深藏于岩石层下、含铁量很高(可达8.83%)的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的紫砂黄泥,在摄氏1100~1200℃之间的范围内烧制而成,比江西景德镇以瓷石、高岭土为原料的青花瓷的烧制温度略低。

  因其特殊的材质以及烧泥成器后大大超过青花瓷的气孔率,使得紫砂壶具有卓越的透气性,进而使其积“泡茶色香味皆蕴”“暑月越宿不馊” 之类的美誉于一身,也最能“把茶的本然味道泡出来”。

  不过紫砂市场鱼龙混杂,近年来很多无良商家用化工泥料冒充紫砂料。稍对紫砂壶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市场造假的紫砂壶有两种:化工壶和调配壶。

  中国所有的文化雅物,几乎都是脱胎于民间,最后在文人士大夫手中完成在中国文化天幕上升华至其最高艺术巅峰的壮举的。诗词、元曲、绘画等皆如此,紫砂壶也不例外。

  由于泥料与理念的不一样,紫砂壶不能像青花瓷那样上釉,因为这样就必然会把紫砂壶与生俱来的丽质——透气性给“阉割“”了。与青花瓷既有透明的釉下彩又有绚丽丰富的釉上彩不同,紫砂壶上文人字画的呈现手段可谓十分单一——只能刀刻,而且还不能太大面积以致破坏壶身的整体形态和物理应力。

  正像规则限制极其苛刻的中国古体格律诗词却能创造出任何诗体也永远无法超越的丰碑一样,表现手段单一的紫砂壶不但没有因此而降低其文化属性,相反却在一代又一代文人士大夫手中,铸就了其并不输给青花瓷的文化气质。

  最早在紫砂壶领域镌刻下文人风范的,就要属清代中期的陈鸿寿和杨彭年的合作了。陈鸿寿是是清代中期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而杨彭年则是同时期声名鹤立的宜兴紫砂壶制壶艺人。杨彭年和当时以陈鸿寿为代表的一批文人一个制壶,一个填诗赋词乃至壶身篆刻,可谓开创了后世紫砂的文化先河,而这种“陈—杨典范”,后世至今难以超越。

  大明寺紫砂莲花壶,壶型创意取自佛教中莲花的吉祥安泰之意。莲花代表佛祖清净的法身,庄严的报身(圣严法师著《学佛群疑》),是佛寺中经常见到的吉祥之物,也是佛国净土的象征。

  本作在传统原型莲花壶基础上作适量修改,壶身尺寸改小,容量为300cc,更符合现代三两好友一室品茶的氛围。壶钮改珠型钮,拿捏更为便利。

  既然紫砂壶滥觞于古代僧人自烧自用而盛极于文人、匠人和合而作,为了继承紫砂文化一脉相承的底蕴,由佛禅应世新模式践行人郑霖先生策划、出品的大明寺紫砂莲花壶,经过众多当代文化创意家及高僧的通力合作,应运而生。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