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岳祥:做壶如做人,壶品如人品
董岳祥出生在宜兴丁蜀镇,那是一个闻名遐迩的“陶都”。在他很小的时候,他母亲帮紫砂厂里做“乡坯”,他也试着用手捏泥玩。带着自小对于紫砂独有的眷恋情怀,在他18岁毕业后,他参加了当地紫砂厂的招工考试,从2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徒工班”学徒,自此真正开始了与紫砂的不解之缘。他热衷于纯手工制壶,作品深受业内人士与壶友好评。在25岁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许多人慕名而来拜师,“不求名利,只要用心做好自己的壶已足以。”而今,已近天命之年的董岳祥,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属于实力派中青年陶艺家。对于紫砂工艺、紫砂行业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感悟。
爱上紫砂,先“谋生”后“谋爱”
董岳祥是谦逊的,尤其是对于自身在纯手工制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基本略过或避而不谈,低调与含蓄。通过他的叙说,我们见识到了一位紫砂行业的“隐者”——不求名利,只是全心全意地做壶。出生于1970年的董岳祥,自小在丁蜀深厚的历史文化、尤其是紫砂文化的底蕴里长大。看着老一辈人以紫砂谋生的生活,董岳祥在18岁那年也想踏入社会继续操持着祖祖辈辈的营生。“最初从事紫砂行业考入紫砂厂,并不是全凭对紫砂的热爱,而只是单纯地为了谋生。”董岳祥诚恳地讲道,当自己真正地与紫砂接触,通过亲手感知紫砂泥的温度、紫砂的生命力,他便全身心地爱上了紫砂、爱上了紫砂工艺。
据了解,董岳祥曾拜两位紫砂大师为师,第一位是他的叔父徐元明。“考入紫砂工艺厂后,我师傅对我们这些学徒要求非常严格。”徒工班三年的学习时间里,第一年学习打泥片、打泥条;第二年学习拍打壶型;第三年练习纯手工捏制一把完整的壶。三年的学习时光,董岳祥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便完成学业,生产厂长对他的毕业作品非常满意。之后,董岳祥被分到车间工作,开始自己设计、做样品,当起了“小师傅”带十几名学徒。